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参议员鲁比奥突然宣布了他的立场:如果制裁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

薛彤作琴 2025-11-05 16:30:24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参议员鲁比奥突然宣布了他的立场:如果制裁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全球油价会上涨。 先说说中俄石油贸易现在的体量,这可不是随便制裁就能切割的。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5 年 10 月的报告,中国现在每天从俄罗斯进口 180 万桶石油,占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 35%,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 19%。更关键的是,双方早就绕开了美元结算,改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交易,2024 年中俄石油贸易额达到 820 亿美元,比 2022 年翻了一倍还多。 而且俄罗斯为了稳住中国市场,还专门修建了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输油管道,这条管道 2025 年年初刚投产,每年能多给中国输送 3000 万吨石油,相当于每天多供应 60 万桶。要是美国真的制裁中国买俄石油,意味着全球每天会少掉 180 万桶石油供应,这个缺口短期内根本没人能补上 —— 沙特虽然能增产,但最多每天只能多产 20 万桶,而且还得看欧佩克 + 的整体政策,不可能单独为美国大幅增产。 再看全球石油市场的现状,现在本就处于 “紧平衡” 状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油价就会波动。2025 年以来,因为中东局势紧张,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时不时受影响,10 月份就有两艘油轮在该海域遇袭,导致国际油价单周上涨了 7%。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稳定在每桶 92 美元左右,要是再加上制裁中国购俄石油的预期,机构预测油价可能会突破每桶 110 美元,甚至达到 2022 年俄乌冲突初期的高点。 这对美国来说可不是好事,要知道美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但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油价上涨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 美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每桶油价上涨 10 美元,美国国内汽油价格每加仑就会上涨 25 美分,目前美国平均汽油价格已经是每加仑 3.8 美元,要是再涨,老百姓的出行成本会大幅增加,这在大选临近的节点,对执政党来说是致命的。 鲁比奥的立场转变,其实也反映了美国国内能源政策的矛盾。一方面,美国想通过制裁俄罗斯来削弱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又怕油价上涨影响国内民生和经济。之前美国就曾多次施压沙特、阿联酋等欧佩克国家增产,希望能压低油价,但这些国家并不买账,反而在 2024 年宣布减产,就是想维持高油价来保障自身收入。 要是美国再制裁中国购俄石油,等于把自己逼到了两难的境地 —— 要么接受油价上涨,要么放弃对俄制裁,显然鲁比奥意识到了这种矛盾,才会公开反对这种制裁。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进口俄罗斯石油也是基于自身能源安全的考虑。中国每年需要进口 5 亿吨左右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 70%,进口来源多元化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除了俄罗斯,中国还从沙特、伊朗、伊拉克等国进口石油,其中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价格比国际均价低 5% 到 8%,这能有效降低进口成本。 而且通过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国还能巩固双方的战略协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支持。要是美国真的制裁,中国也有应对办法,比如增加从伊朗、委内瑞拉的石油进口,这些国家虽然也受美国制裁,但和中国的能源合作一直很稳定,2024 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就比 2023 年增加了 20%。 全球市场对鲁比奥的表态也很敏感。消息公布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了 1.2%,投资者担心制裁风险降低,开始获利了结。 不过不少分析师认为,这只是短期波动,长期来看,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地缘政治风险也没消除,油价上涨的压力还在。而且美国国内关于是否制裁中国购俄石油的争论还在继续,有部分强硬派议员依然支持制裁,认为 “不能让中国成为俄罗斯的‘经济后盾’”,未来美国的能源政策走向,还得看各方博弈的结果。 鲁比奥的这番表态,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各国利益相互交织,简单的制裁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对美国来说,要想真正解决能源问题,还是得从自身入手,比如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减少对传统石油的依赖,而不是靠制裁和施压其他国家。对中国来说,继续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加强和其他产油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地缘政治风险,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 信息来源:《华尔街日报》对鲁比奥的采访报道

0 阅读:0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