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贸易额下降近10%,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下降55%。   日前,俄罗斯驻华大

菲菲的信笺 2025-11-05 16:27:10

俄中贸易额下降近10%,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下降55%。   日前,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向俄罗斯商业新闻网透露,今年前九个月俄中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1636亿美元,和2024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九个多的百分点,接近10%。   其中,变化比较明显的是汽车出口领域,1到9月中国对俄罗斯市场的汽车供应量下降了55%,这个降幅确实不算小。   不过即便如此,中国出口的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受欢迎度,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已突破55%,意味着当地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中国品牌,可见当地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认可并没有因为出口量下降而减弱。   对于贸易额下降的原因,俄罗斯副总理曼图罗夫也给出了自己说法,其认为主要是受到外部负面因素的影响,属于短期波动,而不是战略上的变化。   以当下的视角来看,中俄贸易量出现下降,确实算不上什么好消息,但这绝不意味着中俄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本就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有上升的时候自然也会有下降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就拿前几年来说,中俄贸易持续攀升,2024年更是创下244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今年即便前九个月下降10%,1636亿美元的规模依旧远超2022年同期水平。   所以现在就对中俄贸易的整体趋势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至少得等明年的贸易数据出来,才能对短期的走势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汽车对俄出口量下降了55%,但市场份额仍能维持在50%以上,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依然强劲。   此前奇瑞通过欧萌达、捷途等多品牌矩阵快速占领市场,吉利、哈弗凭借高性价比SUV车型成为街头主流,即便出口量短期调整,本土化适配的产品根基并未动摇。   而俄罗斯政府近期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最高达62.5万卢布的购车补贴,也为中国新能源车企业提供了新的出口契机。   对于贸易额整体下降,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实会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国际市场需求的波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国的贸易往来。   但双方在关键领域的合作反而持续深化,以能源领域为例,“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今年输气量已达380亿立方米设计产能,9月双方更达成协议将年供气量提升至440亿立方米,未来随着新通道建设还将新增580亿立方米年输气量。   这些互补性极强的合作,正是中俄贸易抵御短期波动的坚实基础,也让未来恢复稳定增长充满期待。

0 阅读:1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