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去世的人飙升!医生含泪苦劝:无论多大年纪,天冷坚守4原则 “老张才56岁,平

张张科普 2025-11-05 16:23:10

心梗去世的人飙升!医生含泪苦劝:无论多大年纪,天冷坚守4原则 “老张才56岁,平时看着挺壮实,昨天凌晨说胸口闷,送到医院人就没了……”急诊科王主任翻着病历,声音有些发颤。最近三个月,他所在的医院接诊了23例急性心梗患者,其中17例发生在降温后的两周内,最年轻的才41岁。这些数字像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心梗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天冷时它正悄悄盯上更多人。 冷空气是心梗的“隐形推手” 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冬季心梗发病率比夏季高35%,气温每降1℃,心梗风险增加2%。王主任解释:“冷空气一刺激,血管会像水管结冰一样收缩,血压跟着飙升。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人群,血管内壁本来就有‘水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冷风一吹,斑块可能破裂,形成血栓堵住血管,心脏瞬间缺血,几分钟就能要命。” 他想起上周接诊的李阿姨,62岁,有十年高血压史。那天早上她穿着单衣去菜市场,回来就觉得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脸色煞白。送到医院时,心电图显示大面积心梗,幸好抢救及时。王主任摇头:“她就是没把‘保暖’当回事,觉得‘扛扛就过去了’,结果差点丢了命。” 天冷时,这4条原则能救命 “其实,90%的冬季心梗是能预防的。”王主任翻出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几十个患者的案例,“关键就4条,做到了,风险能降一大半。” 第一条:穿暖要“分层”,别让冷风钻空子 “很多人觉得穿厚外套就行,其实不对。”王主任指着墙上的人体血管图,“冷风从脖子、手腕、脚踝钻进去,血管会瞬间收缩。我建议穿三层:贴身穿吸汗的纯棉内衣,中间穿抓绒或羊毛衫,外层穿防风外套。脖子围条围巾,手腕戴个护腕,脚踝穿长袜,把‘漏洞’都堵上。”他特别提醒:“老年人别为了好看穿紧身裤,血液不流通,反而危险。” 第二条:起床先“热身”,别急着下地 “早上6点到10点是心梗‘魔鬼时段’,这个时间段起床的人,心梗风险是其他时间的3倍。”王主任翻出2022年《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数据,“因为刚睡醒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容易飙升。我建议老年人起床前先躺5分钟,搓搓手、动动脚,让血液流动起来,再慢慢坐起来,穿好衣服后喝杯温水,稀释血液,防止血栓。” 第三条:吃饭要“温软”,别给肠胃添负担 “冬天很多人爱吃火锅、烤肉,觉得‘热乎’。”王主任皱眉,“但高油高盐的食物会让血液变黏稠,加重心脏负担。我建议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汤、清蒸鱼。蔬菜选菠菜、胡萝卜、西兰花,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帮血管‘打扫卫生’。”他特意提到:“有位患者,冬天每天吃一碗燕麦粥,坚持了三年,血脂从6.2降到3.8,血管弹性都变好了。” 第四条:运动选“温和”,别跟冷空气较劲 “冬天运动不是越猛越好。”王主任摇头,“有个50岁的患者,平时爱跑步,降温那天还坚持去公园跑5公里,结果半路胸口剧痛,送到医院确诊心梗。我建议运动选在中午10点到下午3点,太阳好的时候,穿暖和点,散散步、打打太极就行。运动前一定要热身,感觉微微出汗就停,别让心脏‘超负荷’。” 最后一句忠告:别等“疼”了才重视 王主任合上病历,语气变得柔和:“心梗发作前,身体会‘报警’:比如突然胸闷、气短、出冷汗,或者左肩、下巴、后背疼。这些信号千万别忽略,赶紧停下手里的事,坐下或躺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有的话),打120。记住,时间就是心肌,每耽误一分钟,心肌死亡面积就扩大一点。” 他望向窗外的寒风,轻声说:“我当医生三十年,见过太多‘本来能救’的遗憾。天冷不是理由,健康才是最大的底气。穿暖点、吃软点、动慢点、醒缓点,这四条原则,能帮很多人躲过心梗这一劫。” 窗外的风还在吹,但王主任的话,像一缕暖流,悄悄钻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张张科普

张张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