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河北21岁战士从前线归来获一等功,随即他写信给女友分手。女友脑袋“嗡

余军侃武器 2025-11-05 15:34:01

1986年,河北21岁战士从前线归来获一等功,随即他写信给女友分手。女友脑袋“嗡”的一声,眼前一黑,差点摔倒,父亲带着她到部队去闹。谁料,到部队后,父女看到战士后泪流满面! 一封从边疆寄来的信,拆开时满心期待,却读出冰冷的诀别。河北姑娘赵润莲愣在原地,手里的纸张滑落,世界仿佛静止。这位21岁的战士刘庄,刚在前线立下大功,荣归故里,怎么就突然变卦?分手背后的秘密,藏着怎样的战场代价? 1965年,刘庄出生在农村一个普通人家,那时候国家正号召青年参军,保家卫国。刘庄从小听着老一辈革命故事长大,十八岁就报名入伍,进了38军侦察大队。这支部队是铁军中的尖刀,专干侦察敌情、深入敌后的硬活。刘庄天生机灵,训练时总能咬牙顶住,很快就成了班里的主力。 入伍没多久,刘庄和赵润莲认识了。俩人一个村子,赵润莲勤快能干,在地里干活从不喊累。起初是集体劳动时搭上话,后来刘庄出征前,两人通过书信拉近距离。刘庄的信里总写军营的点滴,训练的苦累和战友的兄弟情;赵润莲回信说村里的收成和对他的挂念。1984年秋天,他们正式定下关系,那时候刘庄请假回家,俩人许下等他平安归来的话。 转眼1986年,老山前线战事吃紧。刘庄随部队奔赴边疆,那地方山高林密,敌情复杂。38军侦察大队担子重,他们的任务就是摸清敌方布雷点,抓俘虏,提供情报。刘庄他们班组出任务几十次,从没出岔子。每次行动,都是夜里出发,背着装备钻林子,避开巡逻,标记雷区。部队上报他们的成绩,刘庄个人立下多次功劳。 可就在任务快收尾时,出事了。一次排雷,刘庄踩上地雷,爆炸把他双腿炸断,伤得重到大腿根。战友们冒着炮火把他拖回来,一路颠簸送医院。醒来后,刘庄一看自己下身空了,部队还是给他记了一等功,表彰他的勇敢。可他知道,这伤是永久的,未来日子难熬。 回驻地养伤,刘庄躺在病床上,腿上裹着纱布,动弹不得。战友们轮流照顾,端水送饭,可他总觉得对不起赵润莲。俩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他现在这样,怎么给人家安稳生活?思来想去,他让战友拿纸笔,写了封信:润莲,我们分开吧,我不能拖累你,找个好人过日子。信寄出去,他转过身去,不想多看。 信到赵润莲手里,是深秋时候。她从田里干活回来,接过邮包,拆开一看,脸刷白。脑袋嗡的一声,眼前发黑,她扶着桌子才没倒。赵润莲不信,这么多信来信往,怎么说散就散?她哭着把信给父亲赵德福看。赵德福气得拍桌子,这小子得了一等功,就翻脸不认人?父女俩一合计,第二天就收拾行李,赶长途车去部队。 路上一天一夜,赵润莲心里乱糟糟的。父亲安慰说,到地方问清楚,非得让他给个说法。部队大门外,哨兵拦着不让进,赵润莲急了,高声喊刘庄的名字,要见人。父亲也跟着嚷,围上来几个战士劝,可她就是不走,哭得营区都听见了。战士们知道内情,支支吾吾说刘庄有苦衷,是为她好。 领导赶紧过来,了解情况后,把父女带进病房。门一开,赵润莲看见刘庄躺在床上,上身军装整齐,下身裤管空荡荡的,纱布裹着残肢。她愣住,哭声更大。父亲赵德福也傻眼了,原本的火气全没了,眼泪直往下掉。原来,刘庄是为了不拖累她,才写那封信。赵润莲扑过去,说不走,刘庄劝不住,她坚持要跟着。 病房里,俩人话说开,刘庄还是想分手,说自己这样,配不上。可赵润莲倔,说一等功是他的骄傲,她等的就是这个军人。父亲点头,说孩子受苦了,别再折腾。战友们在外头听着,都红了眼圈。部队领导帮忙办手续,没多久,就在营区操场办了场简单婚礼。战士们列队祝贺,彩旗飘扬,军乐响起。 婚后,刘庄夫妇回了河北老家。赵润莲操持家务,刘庄适应新生活,加入退伍军人队伍,讲前线故事给年轻人听。日子过得平淡,但俩人互相扶持,邻里都夸这对军嫂军人。刘庄的伤没白受,他的牺牲换来边疆安宁,赵润莲的坚守是军人家属的写照。 这份故事,就是军人本色。战场上流血流汗,回家后还想着不给家人添麻烦。可爱情不是算计,是共患难。刘庄他们那代人,响应党的号召,保卫祖国,立下汗马功劳。赵润莲这样的军嫂,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0 阅读:45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