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元开锁变1300元!杭州男子深夜被“套路”,商家还怒怼找茬?杭州一男子深夜忘

笔尖下说法 2025-11-04 22:13:24

26元开锁变1300元!杭州男子深夜被“套路”,商家还怒怼找茬?杭州一男子深夜忘带钥匙,平台下单“24小时上门开锁26元”的服务,结果开锁师傅上门后以“锁芯复杂”为由强拆换锁,最终收费1300元。男子投诉反被商家怼“故意找茬”,引发全网热议。 一、离谱!26元下单,开门秒变1300元? 家人们谁没遇到过忘带钥匙的窘境?尤其是大半夜,又冷又急,只想赶紧开门回家,可杭州这位大哥,却因为急着开锁,被狠狠“套路”了一把! 事情发生在10月24日晚上11点半,大哥下班回家发现钥匙落家里了,咋也打不开门。大半夜的找朋友帮忙不现实,只能打开手机搜开锁公司,想着赶紧解决问题好休息。 刷着刷着,一家标注“24小时上门开锁26元”的店铺吸引了他,而且距离自家只有15分钟路程,简直是救星!大哥没多想,果断下单,满心期待师傅快来开门。 果然,15分钟后师傅准时赶到,大哥还以为三五分钟就能搞定,殊不知“坑”已经挖好了。师傅围着门锁看了看,又用工具捣鼓了几下,皱着眉头说:“你家这锁是防撬款,结构太复杂,常规开锁得俩小时,还可能把锁彻底弄坏。” 大哥一听就慌了,大半夜的哪能等俩小时?师傅接着说:“只能强拆换锁芯,换完你立马就能进门。”大哥对开锁一窍不通,又急着回家,只能听师傅的安排。 师傅手脚倒是麻利,没多久就换好了锁。可当大哥问多少钱时,师傅拿出一张清单,直接给大哥干懵了:换锁芯580元、门把手200元、夜间服务费200元、安装费200元、加急费120元,合计1300元! “不是26元吗?怎么翻了50倍?”大哥当场质疑。师傅却理直气壮:“26元只是上门费,开锁、换锁都得另收费,你没看详情页?”大哥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急着下单,根本没注意详情页的小字。 可大半夜的,锁已经换完了,师傅催着付钱,大哥只能自认倒霉,付了1300元。但他越想越不对劲,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就找平台投诉,结果商家客服直接怼了回来:“师傅给你开了锁、换了锁,都是明码标价,你现在反悔,不是故意找茬吗?” 客服还说,店铺详情页最下方写得清清楚楚,26元仅为白天纯上门费,其他服务都另收费,是大哥自己没看清楚。大哥点开详情页一看,果然在最底下有密密麻麻的收费表,但大半夜急着开锁,谁会翻到最下面看那些小字啊? 大哥气不过,把事情发到网上吐槽“被坑”,瞬间引发网友热议,大家都替他抱不平! 二、法律划重点:26元引流收1300元,这不是套路,是欺诈! 很多人可能会说“谁让你不看详情页”,但这事真不是大哥的错!从法律角度来说,商家的操作已经涉嫌违法,咱们用大白话把道理讲透: 1. 商家的“低价引流”,涉嫌价格欺诈! 《价格法》第14条明确规定,不能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商家把“24小时上门开锁26元”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却把真正的收费明细藏在详情页最下方,还写得密密麻麻,这就是故意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深夜急着开锁,核心需求是“开锁进门”,看到“26元开锁”的标题,自然会以为这是全部费用,谁会想到只是“上门费”?这种“标题低价、实际高价”的操作,就是典型的价格欺诈! 2.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商家必须以显著方式提示核心收费信息,不能藏着掖着。 把关键收费条款埋在小字里,故意让消费者看不到,就是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利用消费者“深夜急需开锁”的弱势地位,强制推荐高价换锁服务,还说“不同意就没法开门”,这也侵犯了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迫接受高价。 3. 合同约定不明,责任在商家! 大哥下单、商家接单,双方已经成立服务合同。但商家用模糊的“26元开锁”作为要约,导致消费者对核心价格条款产生重大误解,这份合同本身就存在瑕疵。 法律上,当合同条款约定不明时,要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也就是商家)的解释。所以不是大哥“没看清楚”,而是商家没尽到明确提示义务,责任根本不在消费者! 4. 消费者该怎么维权? 遇到这种情况别自认倒霉!记住这3步: - 保留证据:聊天记录、下单页面截图、收费清单、和商家的沟通录音都要存好; - 先找平台:向电商平台投诉商家“价格欺诈”,要求平台介入协调退款; - 找监管部门:如果平台协调无果,可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向法院起诉,要求商家退还不合理收费。 就像这次,平台最终介入后,商家退了大哥500元,算是部分挽回了损失。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过“低价引流+上门加钱”的套路?如果是你,会自认倒霉还是坚决维权?你觉得该怎么整治这种行业乱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