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对华加码半导体设备禁运,将关键DUV设备纳入限制清单,本想卡住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却没想到格力用一场果断的转单,上演了教科书级反制。 面对海外供应商的停摆,格力毫不犹豫取消21.8亿进口订单,转头将大单全量交给北方华创、中电科48所两家国产龙头。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批国产设备不仅技术达标——北方华创的设备已支持28nm制程、中电科48所的立式氧化炉获头部厂商认可,还比原进口计划提前四个月交付,既没耽误格力自身扩产,更给本土设备企业送上了实打实的“成长养料”。 这波操作的底气,源于国产半导体设备的硬实力突破。如今北方华创已形成全品类设备布局,5nm刻蚀设备进入量产阶段;中电科48所的碳化硅设备实现批量交付,核心性能对标国际一线。2025年上半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跃升至45%,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形成合力,推动国产替代加速跑。 格力的选择,早已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众多中国企业主动布局国产化的缩影。当外部封锁成为常态,这种“你敢卡脖子,我就换条路跑得更快”的硬气,正在让“卡脖子”变成“催命符”——既倒逼本土产业链补齐短板,更让国际巨头逐渐失去中国市场这块重要蛋糕。这场漂亮的反制,不仅是一次订单的转移,更可能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从依赖进口到自主自强的关键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