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感到非常的憋屈,但是还是不得不给我们主动打电话!很显然,从这一刻起,德国

亨克孤独 2025-11-04 17:32:29

德国外长感到非常的憋屈,但是还是不得不给我们主动打电话!很显然,从这一刻起,德国肯定意识到了,德国要换一种心态跟我们打交道了,各国估计也看见了,时代已经不一样了。11月3日,在中德进行外长级通话之后,中方的新闻稿中罕见的使用了应德国外长的请求,而不是应约来形容这次通话。   很显然,在德国外长非常鲁莽的取消访华行程之后,这说明这位德国外长及德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位外长原定10月26日访华,结果出发前两天突然宣布推迟。德国官方先说“中国没安排足够会谈”,这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国家级访问的议程,提前几周就会反复确认,临了说这话,明眼人都知道另有隐情。真正的导火索是他访前接受采访时的表态,他说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具体怎么执行得德国自己说了算”,还只提反对改变台海现状,绝口不提反“台独”。   中方反应来得特别快。外交部发言人直接点明,一个中国原则没有“自定义”空间,不提反“台独”就是纵容分裂。这话一出口,瓦德富尔的访华计划直接黄了,更让他头疼的是国内的连锁反应。   瓦德富尔所在的基民盟,也就是总理默茨的阵营,一直抱着“价值观外交”不放。可执政伙伴社民党根本不买账。   社民党负责外交的发言人阿赫梅托维奇直接公开批评,说取消访问释放的信号太差,呼吁外交得围着实在利益转,别搞意识形态花架子。   比政坛分裂更让德国政府头疼的是商界的集体反弹。原本跟着瓦德富尔访华的商务团,全是汽车工业协会和稀土进口商的老板,结果全打了退堂鼓。   德国媒体都看出来了,这是商界给瓦德富尔投了“不信任票”。这些老板心里门儿清,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2025年更是停滞不前,这会儿跟中国闹不痛快,就是跟钱过不去。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摆在那儿,2025年前8个月,中德贸易额达到1634亿欧元,超过了对美贸易的1628亿欧元,中国重新成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汽车三分之一的销量靠中国市场,七成多的稀土得从中国进口。工厂不能停,员工不能失业,这些现实利益比政治口号管用多了。   内外压力挤在一起,瓦德富尔再也撑不住了。11月3日,他主动请求跟中国外长王毅通话,这才有了中方新闻稿里“应德国外长的请求”那句关键表述。要知道,以前这种级别通话,常用的是“应约”,一字之差,姿态天差地别。   通话里,瓦德富尔的态度软了不少。他说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还提7月王毅访德时的对话很成功,盼着中方方便时尽早访华。他特意强调,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化,愿意跟中方妥处分歧。这话跟访前的表态比,简直像换了个人。   王毅也把话说得很明白。他提到中德关系的经验是相互尊重,行动指南是合作共赢。他还点了台湾问题,说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希望德国能理解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这些话,瓦德富尔只能听着,还得好好琢磨。   德国这波操作其实暴露了一个现实。默茨政府嘴上喊“去风险”,可德国工业根本离不开中国。能源价格暴涨后,德国制造业岗位上半年减了5万,产能利用率跌到71%。不少德国老字号企业,都是靠中国资本注入才活下来的。从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到美的拿下库卡机器人,中国市场和资金帮德国技术延续了生命力。   现在瓦德富尔主动打电话,等于给德国政府找了个台阶。他肯定意识到了,跟中国打交道不能玩虚的,得拿出真诚意。以前或许还能端着架子,现在经济压力摆着,贸易依赖摆在那儿,再硬撑只会吃亏。   其他国家都看在眼里。一个能让德国外长放下身段主动求通话的国家,早已不是过去能随便拿捏的。   来源:新华网 【王毅应约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通电话】  

0 阅读:0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