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理亲自来中国报喜,中俄的“去美化大业”,终于有了巨大战果。   麻烦看官老爷

如梦菲记 2025-11-04 16:57:43

俄总理亲自来中国报喜,中俄的“去美化大业”,终于有了巨大战果。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俄总理米舒斯京这次来中国,带来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消息:美元和欧元在中俄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已经降到了“统计误差水平”,这个看似技术性的表述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惊人的转变。   十年前,如果有人说中俄贸易能摆脱美元,恐怕会被当作天方夜谭,那时候的数据非常明确:90%的中俄贸易都要通过美元结算,人民币和卢布加起来才占2%到3%。   这种局面并非两国所愿,而是当时国际金融体系的现实,西方主导的支付网络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把全球贸易都拢在里面。   转折点出现在俄乌冲突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制裁,把俄罗斯的银行踢出SWIFT系统,冻结海外资产,切断美元支付通道。   这些措施确实给俄罗斯造成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依赖单一货币体系的风险有多大。   面对困境,中俄两国加速推进本币结算,2020年的时候,美元在双边贸易中的占比还有50%左右,欧元占30%,本币结算只有24%,但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对半开。   2023年底,本币结算的比例已经接近95%,而现在米舒斯京说的“统计误差水平”,意味着美元和欧元的占比可能已经低于1%,短短几年时间,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样变成了现实。   这种变化对人民币来说意义非凡,过去我们总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慢慢积累信誉,但俄乌冲突给了人民币一个巨大的实战舞台,现在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里,人民币占比超过了40%。   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币交易量甚至超过了美元,成为仅次于卢布的第二大货币,俄罗斯的银行开始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民众也愿意持有人民币存款。   这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而是基于中国经济的体量、人民币的稳定性,以及中俄之间牢固的战略关系。   更值得关注的是能源领域的突破,美元能够称霸全球金融体系,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石油美元”,全球能源贸易以美元计价和结算,让美元成为国际金融的血液。   但现在情况在改变,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俄罗斯是主要的能源出口国。   当这两个国家开始用本币结算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时,相当于在能源金融体系里开辟了一条新航道,这不仅改变了结算方式,更在重新定义能源市场的定价规则。   这股浪潮还在向外扩散,最近有消息说,俄罗斯开始要求印度的炼油厂用人民币支付石油款,之前印度主要用卢比结算,但俄罗斯发现卢比在国际上流通性太差,手里拿着花不出去。   相比之下,人民币的流动性强得多,俄罗斯在中国也有大量商品可以采购,这个细节透露出一个信号:人民币不只是在中俄之间流通,而是开始在更广的范围内被接受和使用。   中国还推出了新的跨境支付系统,独联体国家、东盟国家、中东国家都已经可以使用,这套系统不是要直接替代SWIFT,而是给那些想绕开美元与中国做生意的国家提供一个选择,选择多了,就意味着垄断被打破了。   西方的金融制裁手段虽然厉害,但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那些看到俄罗斯遭遇的国家开始思考: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被制裁了怎么办?继续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真的安全吗?   这种担忧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求货币多元化,而人民币恰好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替代方案。   米舒斯京这次访华,他带来的不只是一组数据,而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中俄用实际行动证明,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金融合作体系不是空想,这个体系不依赖第三方货币,不受外部因素制约,真正做到了自主可控。   当全球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的时候,那些提前布局、主动求变的国家,往往能在变局中找到新的机会。   中俄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不仅改变了两国的贸易方式,也在悄悄改写国际金融秩序的规则,这场“去美元化”的大戏才刚刚开始,后续的发展值得所有人关注。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