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0万台胞天塌了!特朗普一锤定音,岛内以后只生产内衣和日用品。特朗普在采访中

史鉴奇谈 2025-11-04 13:11:29

2340万台胞天塌了!特朗普一锤定音,岛内以后只生产内衣和日用品。特朗普在采访中宣称,因为征收关税,台岛内大型企业正在将微芯片生产转移到美国。两年后,美国将控制40%至50%的微芯片市场。至于台岛,以后只需要生产美国没必要生产的内衣和日用品。   这话听着像段子,可从特朗普嘴里说出来,那分量就不一样了。毕竟这位老兄是真敢想也真敢干,他眼里的台湾,怕不是什么“硅岛”,而是个随时可以榨干的代工厂。   岛内那些半导体大厂,现在估计心里正凉飕飕的。特朗普的逻辑简单粗暴:你们的高端芯片产能,必须搬到美国去,不然关税大棒伺候。这哪是合作,这分明是明抢。   台积电辛辛苦苦几十年,把全球最先进的制程工艺玩得炉火纯青,结果到头来,成了别人案板上的鱼肉。特朗普甚至给出了时间表,两年后美国要拿下全球一半的芯片市场,这野心简直写在脸上。   可问题是,芯片产业这东西,是能说搬就搬的吗?台积电的命脉在于它那庞大而精密的供应链生态。荷兰阿斯麦的光刻机、日本信越化学的光刻胶、美国应用材料的设备,再加上岛内数十年培养出来的顶尖工程师团队,这整套系统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你把生产线挪到亚利桑那的沙漠里,工程师愿意去吗?配套的供应链能跟得上吗?成本又得高出多少?特朗普只看到了芯片这个果实,却没想过这棵树是怎么长起来的。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挖的坑,最后可能还得自己跳进去。台积电在美国的工厂建设进度一拖再拖,成本预算一路飙升,熟练技术工人更是招不到几个。   岛内派过去的工程师水土不服,抱怨连连。这哪是建厂,这简直是在搞“西天取经”,困难重重。   特朗普以为用关税就能逼着台积电就范,却没料到这种强制性的产业转移,反而会拖累整个行业的发展效率。到时候,芯片成本飙升,最终买单的,还不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   岛内当局现在恐怕是骑虎难下。一边是老美的强硬施压,一边是自身经济的命脉被攥在别人手里。   过去几十年,台岛靠着半导体这张王牌,确实赚得盆满钵满,可这也让它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   当篮子的主人说这篮子我要自己端走的时候,岛内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谓的“护岛神山”,在强权政治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而大陆这边,正看着这场大戏,心里估计早就乐开了花。美国越是折腾,越是加速了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   过去几年,美国的技术封锁像一把鞭子,抽得中国企业拼命往前跑。中芯国际用DUV光刻机硬是啃下了7纳米工艺,长江存储的232层闪存技术让三星都感到压力,华为在被极限打压下,居然带着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杀了回来。这些突破,每一个都是在告诉世界,封锁是封不住中国人的创新劲头的。   现在特朗普又来这么一出,简直是给大陆的半导体产业送上了神助攻。台积电如果真的被迫将重心转向美国,那它在大陆市场的份额必然会萎缩,这空出来的巨大市场,不正好被大陆企业顺势填补吗?   更何况,大陆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当台岛的半导体产业被掏空,只剩下内衣和日用品生产时,大陆的芯片产业链或许已经完成了从成熟制程到高端领域的全面布局。   特朗普可能以为自己在下一盘大棋,想通过控制台湾的芯片产业来遏制大陆的发展。但他这种短视的、掠夺式的做法,最终只会打乱全球半导体产业原有的分工与合作,让整个行业陷入混乱。   而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任何试图通过封锁和打压来阻止一个大国崛起的图谋,最终都只会是徒劳。岛内的民众或许该清醒了,把希望寄托在远方的“山姆大叔”身上,最终等来的,可能不是保护,而是被榨干后的一地鸡毛。未来的芯片江湖,主角恐怕要换人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