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90年代,倪萍家包括保姆一共5个人,但她每天做4只海参,保姆没份,倪萍姥

韫晓生 2025-11-04 11:13:17

[微风]90年代,倪萍家包括保姆一共5个人,但她每天做4只海参,保姆没份,倪萍姥姥说:“你个傻子,海参怎么能不给保姆吃呢?”倪萍说:“海参很贵的!”姥姥一番话就让倪萍恍然大悟。   (信源:澎湃新闻——《倪萍:姥姥语录》⑤ | 97岁的姥姥,有了第一份工作)   要知道,90 年代的海参可不是普通人家常吃的东西,那时候工资普遍一个月几百块,好点的干海参一斤得几千块,泡发后煮着吃,算是稀罕的滋补品。   倪萍那时候已经是知名主持人,家里条件不错,但即便这样,她觉得 “海参贵,该给自家人吃”,其实也符合不少人的想法 —— 总觉得 “保姆是外人,好东西该先紧着家里人”。 但姥姥的想法不一样。倪萍后来在采访里说,姥姥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一辈子待人接物都讲究 “一碗水端平”。   那时候家里的保姆是从农村来的,人很勤快,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打扫卫生、做早饭,中午还得给倪萍的孩子喂奶、哄睡,忙得脚不沾地。   姥姥看在眼里,总说 “人家离家这么远来帮咱,咱得把人家当家里人待”。   有次保姆感冒了,咳嗽得厉害,还强撑着干活,姥姥直接把人拉到沙发上坐着,自己去厨房熬姜汤,还把倪萍的围巾拿给保姆裹上,说 “感冒了就歇着,家里的活儿有我呢”。   平时吃饭,姥姥也总往保姆碗里夹菜,说 “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点”。在姥姥看来,“身份不一样,但人心是一样的,你对人家好,人家才会真心待你”。   倪萍说,那时候她没太想明白,直到有天早上,她煮好海参放在桌上,保姆端着早饭过来,看到海参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眼神里有点不自在。   倪萍这才想起姥姥的话,赶紧拿了一只海参递过去,说 “之前忘了给你留,你也补补”。保姆愣了一下,接过海参时眼圈都红了,后来干活更尽心了,连家里孩子的小衣服都帮着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 这事其实藏着个朴素的道理:家里的和睦,从来不是靠 “分高低” 维持的,而是靠 “走心”。   尤其是请了保姆、月嫂这类帮工的家庭,人家是来帮忙的,不是来受委屈的。你把人家当外人,人家自然不会真心为你着想;你把人家当家里人,人家才会把你的家当成自己的家来照顾。 这里给大家说个身边的例子,我妈之前请过一个月嫂,一开始我妈总把 “这是给孩子买的进口奶粉,你别随便动” 挂在嘴边,月嫂做事就很拘谨,晚上孩子哭了,也只是按流程喂奶、拍嗝,很少多跟孩子互动。   后来我姥姥来了,每天早上都给月嫂冲杯豆浆,晚上还跟月嫂聊家常,说 “你离家这么久,肯定想孩子吧,有空给家里打个电话”。   慢慢的,月嫂放开了,晚上会主动给孩子唱摇篮曲,还教我妈怎么给孩子做辅食,临走时还特意把孩子的作息表写下来,叮嘱我妈注意事项。   其实不管是 90 年代还是现在,待人接物的道理都没变:尊重是相互的,真心换真心。   你觉得 “海参贵,不给保姆吃”,省下的是一只海参的钱,丢的可能是人家的真心;你愿意多花点心思,把人家当家里人,换来的是家里的和睦,还有人家的尽心尽责。   倪萍后来总说,姥姥的那句话改变了她待人接物的方式。再后来家里请帮工,她都会特意说 “家里的东西别客气,就跟在自己家一样”,有时候买了水果、点心,也会主动给帮工留一份。   她说:“姥姥教我的不是怎么给人分海参,是怎么做人 —— 别把人分三六九等,每个人都该被尊重。”   现在网上总有人说 “现在的保姆不好找,找了也不省心”,其实反过来想想,是不是自己也没做到 “一视同仁”?你觉得人家是 “打工的”,人家自然觉得 “我只是来赚钱的”;你把人家当朋友、当家人,人家才会真心实意帮你。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你家里请过帮工吗?你是怎么跟他们相处的?你觉得 “待人一视同仁” 对家庭和睦重要吗?如果是你,会给家里的帮工留贵重的补品吗?评论区里说说你的想法,咱接着唠!

0 阅读:641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