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取消访华的德国外长,现在后悔了,紧急求中方打电话 11月3日晚上

疾冰预防说 2025-11-04 11:09:55

不到24小时,取消访华的德国外长,现在后悔了,紧急求中方打电话 11月3日晚上,外交圈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刚刚取消了访华计划,没过24小时,就主动找上了中国外长王毅通电话,看来是着急了。 他会陷入这种被动,根源在于自身的一系列不当操作。访华前,瓦德富尔就频频发表挑衅言论:在出访日本、印尼期间,不仅将中国在亚太的正当维权行为污名化为 “攻击性举动”,还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 —— 只提 “维护现状” 却避谈反对 “台独”,被中方点出实质是纵容分裂。 更无端将中国对俄正常贸易歪曲成 “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完全无视中方劝和促谈的努力。 更令人不适的是,德方还以 “未能安排足够多会谈” 为由取消行程,实质是不满中方未承诺安排更高级别领导人会见。这种把外交访问当作 “打卡集邮”、预设特权的做法,本身就是对中国的不尊重。 种种操作叠加下,行程受阻也在意料之中,这或许正是他急着打电话的原因。 对此,王毅外长“应约”接听,过程不长,但句句见分量。王毅一开场就没绕弯子,直接批评德国搞“麦克风外交”,意思就是德国在国际场合上,对中国指指点点、四处放话,搞得像是在主持国际脱口秀。这种操作,中方当然不能接受。 尤其是台湾问题上,王毅讲得很清楚:中国在德国统一时是坚定支持的,现在德国也应该理解并尊重中国的立场。 如果连这个底线都不顾,那合作就很难继续了。 这场通话中,中方在表达立场的同时,也释放出了诚意。王毅强调,中德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对全球稳定也有好处。即便这次行程被取消,中方依然欢迎瓦德富尔在合适时间访华。 与此同时,还重申了对德国总理默茨和总统施泰因迈尔的邀请,这种安排,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外交回应。 德国外长这次的“变来变去”,其实背后是德国在对华关系上摇摆的现实写照。 一方面,德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新能源等领域; 另一方面,在对外政策上又要迎合西方阵营的政治立场。这种“两头兼顾”的姿态,很容易导致“说一套、做一套”的尴尬局面。 中国这次的回应方式,可以说是一次典型的“有理、有节、有度”。在不妥协原则的前提下,依然保持合作的大门敞开。 这种处理方式,不但让外界看到了中国态度的坚定,也展现了稳定和理性的外交风格。 这场博弈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冲突,但背后的信息量十足。中方通过这次沟通,明确亮出底线,也告知对方: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让利,更不是在立场问题上可以讨价还价。 德国外长的“秒打电话”,其实也说明了一点: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时,态度和节奏得拿捏好,不然就容易陷入被动。 接下来,中德关系怎么走,要看德国是否真的理解了这通电话背后的分量,中方给出了机会,也划出了边界。这既是一次对德国的提醒,也是对其他国家的信号——中国欢迎合作,但不接受游戏规则被随意更改。

0 阅读:1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