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身患癌症,刚住几天院,父母却选择自杀。这条新闻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

外向圆月 2025-11-04 02:36:37

儿子身患癌症,刚住几天院,父母却选择自杀。这条新闻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家人住在山脚下的老砖房里,男人叫陈德山,女人叫李秀兰,儿子陈阳是他们四十岁才得来的独苗。之前两个孩子都没留住,一个生下来没熬过冬天,一个三岁时掉进河里没救回来。陈阳从小被宠得紧,却没一点娇脾气,初中毕业就跟着村里的工程队去城里打工,去年刚在县城付了首付,说要接父母过去过年。 陈阳是在工地上晕倒的,送进医院查出晚期肝癌时,他正盘算着给父亲买个电动轮椅。医生私下跟赶来的陈德山说,保守治疗也得几十万,治愈率不到百分之十。陈德山蹲在走廊抽烟,烟蒂堆成小山,回家时跟李秀兰说 “小毛病,住阵子院就好”。 李秀兰不放心,隔天偷偷摸去医院,在护士站听见其他家属聊天,说肿瘤科最花钱,好多人卖了房子也没留住人。她腿一软坐在楼梯上,想起家里存折上只有三万块,那是陈阳给他们养老的钱。晚上给陈阳送饭时,她笑着说家里的鸡下了双黄蛋,转身进厨房就捂住嘴哭。 第三天早上,李秀兰把家里的腊肉、腌菜都装进袋子,送到邻居家托着照看,说要去县城陪儿子。陈德山则去村头的信用社,把存折里的钱全部取出来,又找亲戚借了两万,一起塞给陈阳的媳妇,只说 “不够再想办法”。 那天下午,有人在村后的水库边发现了李秀兰的蓝布衫,口袋里装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别告诉陈阳,让他好好治病”。陈德山接到消息时正在往水库赶,他让来人先去救李秀兰,自己却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最后在自家老房子的梁上挂了绳。 亲戚们瞒着陈阳处理后事,他在医院总问爸妈怎么不来看他,媳妇只能说 “村里忙着收玉米,过几天就来”。直到第七天,同病房的大爷看电视时调台,本地新闻正播着水库救人的事,镜头扫过岸边的蓝布衫,陈阳猛地坐起来,拔掉手上的针管就要往家冲。 他跪在水库边时,水还带着凉意。亲戚们把两张遗书递给他,陈德山的信里写着 “爸妈没本事,不能拖累你”,李秀兰的信里夹着一张缴费单,是她偷偷给陈阳交的第一次化疗费。陈阳把额头磕得出血,嘴里反复念着 “我有钱啊,我银行卡里还有十万啊”。 就在陈阳要放弃治疗时,县民政局的人找到了医院。原来村里的支书知道情况后,连夜帮他们申请了大病救助,加上陈阳的医保报销,前期治疗费用能覆盖八成。更没想到的是,陈阳打工的工程队老板听说了这事,组织工友捐了十五万,说 “陈阳平时帮过不少人,咱们不能看着他垮”。 医生也带来好消息,说最新的靶向药刚纳入医保,陈阳的病情刚好符合用药条件,治愈率能提高到三成。陈阳捧着药盒,想起爸妈总说 “好人有好报”,突然明白他们的死不是解脱,是怕成为他的负担。 他给爸妈立了块新碑,碑上刻着 “儿必好好活着”。每个月他都把治疗进展写在纸上烧给爸妈,说工程队给他留了职位,说媳妇怀了双胞胎,说政府又给发了救助金。有次烧纸时刮起风,灰烬落在他手上,一点也不烫,倒像爸妈在摸他的头。 半年后陈阳出院回家,把老房子重新翻修了一遍,保留了爸妈住过的房间。他常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那里曾是李秀兰择菜的地方,陈德山抽烟的地方。阳光穿过树叶洒下来,他好像还能听见爸妈说 “阳阳,回家吃饭了”。

0 阅读:34
外向圆月

外向圆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