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一旦停战,中国将会面临灾难?说白了,俄乌战争一旦停战,美国与西方国家可能就会腾出手来制裁中国,毕竟美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当做竞争对手。 最近不少国际分析人士都在讨论这个话题,甚至有外媒直接发文说 “俄乌停战后,西方的枪口将对准中国”。这种说法听着有点吓人,但要是仔细梳理美西方这几年的动作,确实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毕竟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和欧洲把大量精力放在对乌援助、对俄制裁上,光是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就超过 750 亿美元,欧洲各国的援助总和也突破 500 亿欧元,现在要是冲突停了,这些腾出来的资源和注意力,很可能会转向他们眼中的 “主要竞争对手”—— 中国。 先看看美西方对中国的制裁逻辑,这些年就没停过。从 2018 年特朗普政府发起贸易战,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到后来拜登政府搞的 “芯片四方联盟”,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和制造设备,再到欧洲议会通过的 “反胁迫工具法案”,明里暗里都把中国当作目标。 俄乌冲突期间,美西方虽然没精力对中国搞大规模新制裁,但小动作不断,比如美国多次炒作 “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威胁要对中国企业实施次级制裁;欧洲也在新疆、香港等问题上时不时发难,试图在舆论上孤立中国。要是俄乌停战,美西方很可能会把这些 “零散动作” 整合起来,搞出一套更系统的制裁方案。 最可能被盯上的还是高科技领域。美国一直担心中国在 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超越自己,之前就把华为、中芯国际等 1000 多家中国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禁止它们使用美国技术和设备。 俄乌停战后,美国很可能会联合日本、荷兰进一步收紧芯片出口管制,不仅限制 7 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芯片,还可能对成熟制程芯片和相关材料下手。 欧洲也可能跟进,比如在新能源技术上设置壁垒,像德国之前就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过反倾销调查,未来可能会扩大到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毕竟高科技是美西方的 “优势领域”,他们想通过制裁阻止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维持自己的技术霸权。 经贸领域也面临压力。中国是美国、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 年中美贸易额达到 6900 亿美元,中欧贸易额突破 8500 亿美元。 美西方要是想制裁中国,很可能会在贸易上搞 “脱钩断链”,比如推动 “友岸外包”,要求本国企业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国家。美国之前就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用补贴的方式吸引企业离开中国,欧洲也在搞 “战略自主”,试图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俄乌停战后,这种 “脱钩” 的力度可能会加大,比如美国可能会扩大对华加征关税的商品范围,欧洲也可能在钢铁、机械等传统领域对中国产品设置更多贸易壁垒。 2024 年中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到 13.8 万亿元,占外贸总额的 34%,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支柱,就算美西方减少对华进口,这些新兴市场也能补上缺口。 在高科技领域,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虽然高端芯片还依赖进口,但中芯国际已经实现 14 纳米芯片的稳定量产,长江存储在 3D NAND 闪存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华为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减少对安卓系统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在联合国大会上,针对美西方提出的涉华提案,每次都有超过 100 个国家投反对票或弃权票,不愿意跟着美西方孤立中国。 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更是和中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2024 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了超过 200 亿美元的贷款,支持中国的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项目。就算美西方搞制裁,中国也能通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平台,继续开展国际合作,不会被彻底孤立。 当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美西方的制裁确实会给中国带来挑战,比如高科技领域的 “卡脖子” 问题可能会加剧,外贸企业的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只要中国坚持扩大开放、加快自主创新、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合作,就一定能应对这些挑战。 俄乌停战可能会让美西方腾出手来针对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面临 “灾难”,反而可能成为中国突破技术封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契机。毕竟中国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证明,越是面临外部压力,就越能激发内部的发展动力,美西方的制裁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信息来源:中国商务部:《2024 年中美、中欧贸易统计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