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

薛彤作琴 2025-11-03 17:33:37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做什么? 不少军迷在论坛上讨论这个话题时,都觉得有点 “矛盾”—— 毕竟东风 - 21D、东风 - 26 这些 “航母杀手” 早就名声在外,彩虹 - 4、翼龙 - 3 无人机能挂载反舰导弹长时间巡航,连空间领域的卫星都能对航母进行实时跟踪,好像确实没必要再花大力气造航母了。 可要是真这么想,就忽略了航母在现代海战和国家战略中的核心作用,这些反航母武器和航母,其实是 “互补” 而非 “替代” 的关系。 先说说中国那些能打航母的装备有多厉害。东风 - 21D 作为全球首款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超过 2000 公里,能带着核弹头或常规弹头,以 10 倍音速冲向航母,末端还能进行机动变轨,美国的宙斯盾系统很难拦截。 之前美军 “罗斯福” 号航母在南海演习时,东风 - 21D 就进行过针对性试射,模拟打击轨迹正好覆盖航母活动区域,吓得美军赶紧调整了演习位置。 东风 - 26 更厉害,射程能到 4000 公里,被称为 “关岛快递”,不仅能打航母,还能打击关岛的美军基地,让美国在西太平洋的航母不敢轻易靠近。 无人机打航母的思路也很新颖。翼龙 - 3 无人机最大航程超过 1 万公里,能连续飞行 40 小时,挂载的鹰击 - 9E 反舰导弹虽然射程只有 150 公里,但架不住无人机能 “蜂群” 作战 —— 几十上百架无人机一起出动,有的负责侦察,有的负责干扰,有的直接挂载导弹攻击,就算航母的防空系统能拦截一部分,总有漏网之鱼能命中目标。 2024 年中国在南海进行的无人机蜂群演练中,20 架翼龙 - 3 就成功模拟突破了 “假想敌航母” 的防空圈,还 “命中” 了航母甲板。 空间武器对航母的威胁也不小。中国的 “高分” 系列卫星能实现对海上目标的高精度跟踪,分辨率能达到 1 米以内,航母在海上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卫星的 “眼睛”;更先进的 “实践” 系列卫星还能进行电子干扰,切断航母与舰载机、后方基地的通信,让航母变成 “聋子”“瞎子”。 有外媒报道,中国甚至在测试 “反卫星导弹”,能摧毁敌方的侦察卫星,让对方失去对航母的监控能力,为反航母打击创造条件。 可就算有这么多厉害的反航母武器,航母依然不可或缺,关键就在于航母能提供 “远洋存在” 和 “主动威慑”。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比如在亚丁湾的护航任务、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在中东的能源运输线路保护,这些都需要海军能远离本土执行任务。 而航母战斗群就是最适合的远洋作战平台 —— 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组成的战斗群,能携带几十架舰载机,控制半径 1000 公里的海域和空域,不管是应对海盗、保护商船,还是威慑潜在威胁,都比单独的驱逐舰或护卫舰更有效。 航母还是 “体系作战” 的核心。现代海战不是单一武器的对抗,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反航母武器虽然能打航母,但需要侦察、通信、指挥等体系的支持 —— 无人机需要卫星提供导航,高超音速导弹需要雷达提供目标定位,而航母正好能作为这些体系的 “移动指挥中心”。 福建舰搭载的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几百个空中和海上目标,指挥舰载机、驱逐舰、护卫舰协同作战,还能与卫星、无人机联动,为反航母武器提供精准的目标信息。要是没有航母,这些反航母武器的作战效率会大打折扣,很难形成有效的打击合力。 更重要的是,航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战略威慑力。拥有航母,意味着中国海军从 “近海防御” 转向 “远海护卫”,能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国家利益。美国之所以能在全球推行霸权,靠的就是 11 个航母战斗群,能随时在任何海域部署兵力。 中国造航母,不是为了和美国争霸,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为全球和平稳定贡献力量。比如在 2024 年也门撤侨行动中,山东舰战斗群就迅速抵达也门附近海域,掩护中国公民和侨胞撤离,要是没有航母,这么远的距离,光靠驱逐舰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撤侨任务。 那些觉得 “有反航母武器就不用造航母” 的人,其实是把 “防御” 和 “进攻” 搞混了。反航母武器主要用于 “防御”,阻止敌方航母靠近本土;而航母主要用于 “进攻” 和 “存在”,能主动出击保护海外利益。 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 “攻防兼备” 的海军力量,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未来随着福建舰的正式服役和更多航母的建造,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会越来越强,反航母武器和航母也会配合得更加默契,成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 “双保险”。 信息来源:中国国防部官网:《中国海军航母发展白皮书》

0 阅读:4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