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以为荷兰和加拿大对中国做的那些事情是美国人指示的,很大概率不是的,而是荷兰和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3 16:33:26

很多以为荷兰和加拿大对中国做的那些事情是美国人指示的,很大概率不是的,而是荷兰和加拿大的政客认为对中国做那些的事情,美国人会开心,会讨好美国人,然后美国会夸自己做得对,然后它们就对中国下手。 先看荷兰抢安世半导体那出戏,2025 年 9 月 30 日,荷兰政府突然翻出尘封几十年的 1952 年《商品供应法》,以 “国家安全” 为由强制接管了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还火速停掉了中方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有意思的是,美国发布所谓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是在前一天,而且没过多久美国自己就暂停了这项规则,搞得荷兰骑虎难下。 安世半导体 80% 的最终产品都在中国完成封装测试,欧洲汽车行业全靠它供应芯片,荷兰这么一闹,直接导致自家工厂减产,连德国、英国的分厂都面临停工风险,欧洲车企协会都急得跳脚警告要停产。 明知道会砸自己饭碗,荷兰还是抢在前面动手,无非就是想在美军方那里刷一波存在感,证明自己跟美国的对华战略 “同频共振”,可惜最后变成了烫手山芋,中美一达成共识,荷兰反而进退两难。 再说说 ASML 的光刻机生意,美国从 2022 年就逼着荷兰限制对华出口,荷兰表面上应承,暗地里却留了一手,专门放行 NXT:1970 这类旧款深紫外光刻机。 2024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趁机囤货,ASML 对华销售占比一下冲到 49%,赚得盆满钵满。日本倒是听话,直接停售中端光刻机,结果 2024 年相关出口额腰斩,眼睁睁看着 ASML 抢走自己 40% 的市场份额,日媒气得骂自己 “上当了”。 荷兰这波操作玩得溜,既没彻底得罪美国,又保住了中国这个占营收四成的大客户,这种精打细算的讨好,根本不是被动受命能解释的。 加拿大的讨好姿态就更直白了,完全是把 “媚美” 写在了脸上。2024 年 8 月,加拿大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 100% 关税,最终税率飙到 106.1%,跟美国 5 月出台的政策一模一样,甚至连钢铝 25% 的加税幅度都精准对齐。 可数据摆在那,2023 年中国对加出口电动车还不到 4 万辆,其中纯电也就 3 万多辆,这点量根本威胁不到加拿大市场,加税对本国产业影响微乎其微。 真正的原因是特朗普威胁要对加拿大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10% 关税,而加拿大 70% 以上的出口都依赖美国,2023 年对美出口额高达 6500 亿美元,根本扛不住这种压力。 于是 13 个省的省长组团赴美求饶,还主动打 “中国牌”,安大略省省长福特直言要效仿美国反华,把中国说成 “共同敌人”,活脱脱一副 “只要美国开心,得罪谁都行” 的模样。 钢铁领域的操作更显刻意,加拿大从中国进口的钢铁仅占总进口的 10%,却特意对含中国成分的钢铁加征 25% 关税,还明目张胆豁免美国企业,这种选择性打压根本不是为了贸易公平,就是做给美国看的政治表演。 可这投名状递得相当不值,美国不仅没手下留情,还威胁要把钢铝关税叠加到 50%,逼加拿大废除数字服务税。 更讽刺的是,中国反手就把油菜籽订单转给了澳大利亚,让加拿大丢了重要市场,自家钢铁企业还因为原材料结构被打乱,成本一路飙升,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特鲁多在 G7 峰会上那句 “没有美国,G7 啥也不是” 更是把讨好摆上了台面,哪怕被法德官员私下吐槽弱化了 G7 独立性,也毫不在意。 从非法拘押华为高管到禁用中国 5G 设备,从派军舰赴南海巡航到散播 “中国干涉大选” 谣言,加拿大的每一步都踩在美国的节奏上,甚至时不时主动加戏,生怕被美国当成 “不够贴心” 的盟友。 这俩国家的操作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中等国家在大国博弈里的投机取巧,想靠踩中国给美国递上投名状,换点贸易豁免或者安全庇护的好处。 可惜算盘打得精,现实却很骨感,荷兰抢来的半导体资产成了烫手山芋,加拿大献了半天殷勤也没换来美国的关税豁免,反而都丢了中国市场的合作机会,活脱脱上演了两出 “讨好不成反蚀把米” 的戏码。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