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被骗了!说到底,中美贸易战根本不是为了“公平贸易”!特朗普真正的算盘,是借打压中国来拯救美国工业。现在看,他这盘大棋,恐怕要砸锅了! 从一开始,特朗普就不是冲着解决什么贸易逆差来的。 他打的算盘很老派也很直接:用关税和封锁,把中国堵在高科技门外,然后逼着美国企业回流制造业,借机复兴一度空心化的产业体系。 可惜,这种“十九世纪的招数”在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世界,注定落不到实处。 今年一月,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架势比上一次还要凶。上台没几天,就拿芬太尼问题开刀,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接着又打出“对等关税”,硬是把对华关税总税率拉到了145%。 看上去是“打击中国”,但实际上,是想逼着欧美企业断掉对中国的依赖,把制造链拉回北美。 问题是,今天的中国跟2018年可不一样了。中国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在芯片、AI、稀土等核心领域越打越强,越封越有突破。 第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还逆势扩大了对东盟的出口。 反观美国,GDP直接萎缩了0.3%,美股半个月蒸发四万亿,连中西部农民都开始抱怨“特朗普又把我们卖了”。 更讽刺的是,所谓的“对等关税”,在现实中只是给美国自己加了个锁。亚马逊为了应对审查,光是在中国就雇了850名律师,花了1.1亿美元。 甲骨文的合规审查拖延了项目,赔了两千万违约金。 本来想靠打压中国芯片产业来争口气,结果长江存储的128层NAND芯片不仅没下线,反而价格便宜了35%,月产能突破十万片。 特朗普不是不知道这一切。他当然知道自己玩的是政治,而不是经济。他最怕的,不是中国出口鞋子,而是中国研发芯片。 正如他的顾问纳瓦罗说得直白:“我们怕的是中国主导未来技术,不是他们卖我们便宜货。”所以,哪怕美国自己也要受伤,他也要把这场仗打下去。 可现实不是特朗普说了算。今年5月的日内瓦会谈上,美国被迫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 中方也同步取消反制措施,双方各留10%作为筹码。 8月斯德哥尔摩会谈,90天暂停协议勉强维系局面。 到10月釜山峰会,美国突然转了风向,一改过去的强硬姿态,特朗普甚至表现出“谦逊”的一面,主动达成一年休战协议。 这不是转性,是被现实打疼了。中国在10月对钐、钆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度,直接锁死了美国军工和新能源的命脉。 B-21轰炸机的发动机、F-35的雷达材料,全都指着这些稀土吃饭。而中国控制全球92%的精炼能力,美国根本没得选。 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也开始看穿这出戏。 欧盟公开拒绝追随美国的制裁节奏,英国表态要深化对华贸易,日本和韩国在芯片联盟里各有算盘,根本不把“北美堡垒”当回事。 《经济学人》甚至直接评论:“中国用美国自己发明的贸易武器,把美国打了个措手不及。” 特朗普的算盘很明白:用贸易战掩盖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真相,用高科技封锁来打断中国的上升通道,用关税来换选票、换民意、换一场“美国再次伟大”的幻觉。 但问题是,这种战术根本经不起反弹。一旦中国不吃这一套,美国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吞下苦果。 中国的反应也很清晰。不是不谈合作,但必须是平等的;不是不接受竞争,但不能接受压制。 从大豆到汽车,从稀土到芯片,中国的反制不是乱打,而是精准出击,打到了美国最痛的地方。 2025年1到8月,中国自美大豆进口量暴跌85%,中西部农业州怨声载道。美国农民再支持特朗普,也受不了地里颗粒无收。 特朗普自诩是“交易大师”,但这一次,他赌大了。他以为中国会像过去一样退让,却没料到中国不仅“扛得住”,还能“打得回”。 更没料到的是,一场全球化的逆流,正在反噬他亲手制造的“对抗体系”。 美国企业不是不想爱国,但当成本飙升、项目延期、股东暴怒时,他们只能转身跑路。 釜山峰会达成的休战协议,其实就是美方战略收缩的标志。不是想休战,而是没法再战。 美国商务部的“50%穿透性规则”刚推出来不到两个月,就在吉隆坡会谈上被暂停。 特朗普再怎么嘴硬,也必须低头,因为他知道,如果再打下去,连盟友都要跑光了。 现在回头看,中美贸易战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秀”。特朗普用它来制造敌人,转移国内怒火,掩盖自己政策的无能。 他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要制造问题。可惜,中国不是过去那个被动挨打的角色,美国也不是那个说一不二的“世界警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