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

鸿毓说过去 2025-11-03 09:57:38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在马来西亚加工,再运往日本,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获取这类关键重稀土。 首先得搞明白,镝和铽这俩玩意儿到底有多重要,说通俗点,这可不是普通石头,是高端制造业的"心脏瓣膜",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风力发电机、工业机器人,缺了它们根本转不起来,连F-35战斗机每架都得用几百公斤含这俩元素的材料。 以前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到啥程度?数据在这儿摆着,92%的镝、88%的铽都从中国来,这可不是我说的,是行业里明明白白的统计,今年4月咱收紧出口限制,铃木汽车的工厂直接停摆,一周就亏了300亿日元,这就是依赖的代价,疼到骨子里了才着急找下家。 那日本这次找的澳大利亚渠道靠谱吗?咱往根上捋,2023年日本就联合他们的能源金属矿物资源机构,给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投了2亿澳元,早就提前锁定了人家韦尔德山矿65%的镝和铽产量。 现在终于拿到货了,看着挺风光,可这供应链绕得离谱:澳洲挖矿,运到马来西亚加工,再送回日本,比直接从中国进口多绕了8000公里路,这中间的物流成本、时间成本得加多少? 更要命的是成本,马来西亚工厂的电费是中国包头的2.3倍,买水成本贵10倍,算下来每吨稀土比中国货贵40万美元,这哪是买资源,分明是交"脱钩税"呢。 有人可能要说,贵点就贵点,换个安全呗?可质量这关它过得了吗?中国能稳定产出99.999%纯度的产品,澳大利亚的最高才99.5%,这点纯度差距在高端制造里就是天壤之别,根本满足不了日本电机产业的要求。 更讽刺的是,莱纳斯公司能出这批货,还得靠中国技术,去年年底他们悄悄跑到上海、包头,高薪挖走一批稀土萃取工程师,没有这些中国技术人员,今年5月那批氧化镝根本下不了线,嘴上喊着"去中国化",生产线命脉还攥在中国人手里,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再说说供应量,日本吹得挺厉害,可实际呢?这批货顶多满足日本30%的需求,剩下70%还得靠中国,这是《日经亚洲》报道里明说的。 他们自己也知道不够,又跟法国建了回收厂,想从旧磁体里提炼,可那工厂2026年才投产,一年产量也就够全球15%的需求,顶个啥用? 还有人说海底有稀土,可那得等十年以上才能商业化,日本等得起吗?现在的情况就是,花了大价钱,只买了个心理安慰,缺口根本补不上。 为啥日本绕不开中国?根本在技术和产业链。中国手里握着67%的稀土冶炼核心专利,串级萃取工艺成熟得不能再成熟,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都在咱这儿,成本比欧美低30%不止。 资源上更没的说,江西赣州占全国中重稀土储量60%以上,广东、福建、广西加起来占30%多,今年云南还发现了超大型稀土矿,潜在资源量115万吨,中国在中重稀土领域的垄断地位根本动不了。 就拿国内企业来说,中国稀土集团控制全国68%的中重稀土开采配额,广晟有色掌控广东90%的储量,厦门钨业的低镝配方专利能降30%成本,这全产业链优势是日本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日本这回折腾,本质上是一场高价豪赌。他们所谓的"供应链安全",不过是把依赖从中国换成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还得承受更高的成本、更低的质量和不稳定的供应。 10月31号双日公司宣布消息那天,《环球时报》就说了,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近70%,重稀土供应几乎全靠中国,日本想多元化布局,成本必然显著上升。这就好比你一直吃惯了家门口又便宜又好的馆子,非要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排队吃高价饭,还得忍受味道不对,图啥呢? 说到底,稀土博弈拼的不是谁能找到新矿,而是谁掌握产业链和核心技术,日本这步棋,看似是突围,实则是困兽犹斗。 他们自己也清楚,短期内想彻底摆脱中国稀土根本不可能,只不过是在咱出口管制的压力下,做点样子给国内看。 等到这批高价稀土用完,后续供应跟不上,成本压力压垮制造业的时候,他们就该明白,跟中国玩资源脱钩,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有数据、有事实、有产业链优势摆在这儿的硬道理,谁也没法否认。

0 阅读:0
鸿毓说过去

鸿毓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