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70岁时,特别想念早逝的五阿哥永琪,便翻了永琪生母愉妃的牌子。太监一脸震惊:

风景繁华 2025-11-02 21:57:08

乾隆70岁时,特别想念早逝的五阿哥永琪,便翻了永琪生母愉妃的牌子。太监一脸震惊:“陛下,愉妃已经67岁了,怕是伺候不好。”[大侦探皮卡丘] 乾隆四十五年,一道不寻常的旨意传入了深宫,皇帝要召见愉妃,这位老妃子已经几十年没见过他了。 宫人们都觉得意外,毕竟两人加起来超过一百岁,这个年纪还特意召见,实在少见。 这一切都要从他们失去的儿子说起,愉妃本名珂里叶特氏,父亲额尔吉图只是个员外郎。 她十几岁进了还是宝亲王的弘历府上,既不是什么大家闺秀,长相也算不上顶尖,但胜在性格温和不争。 弘历登基后,她先是海常在,多年后升为海贵人,地位一直不显眼,转机来自乾隆六年生下的皇五子永琪。 有了儿子,她很快被封为愉嫔,数年后又晋升愉妃,“愉”在满语里是温和的意思,倒也符合她一贯的作风。 永琪确实争气,这孩子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骑射功夫了得,还懂天文算法,在乾隆的一堆儿子里算是全面发展的典型。 更难得的是他品行端正,乾隆生病时总是亲自端汤送药。 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九州清宴殿失火,永琪冲进火场把父亲背了出来。 这件事让乾隆对他刮目相看,就封了和硕荣亲王,在皇子里这个年纪封亲王相当罕见,外界都猜测,这可能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选。 封王后没多久,永琪得了附骨疽,就是一种骨结核,病情恶化很快,就去世了,儿子的早逝对愉妃打击太大,他是她在宫里唯一的依靠和希望。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愉妃几乎从乾隆视线里消失了,没了儿子,她的宫殿越来越冷清,往日的光景不复存在。 后宫不断有年轻妃子进来,她这个老妃子早就被遗忘在角落里。 乾隆年纪大了之后,反倒开始想念一些旧人旧事,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子虽然赏心悦目,但谈不到一起去。 相比之下,愉妃是少数真正理解他丧子之痛的人,两人有共同的记忆。 那个除夕夜的相见,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一起,聊的都是永琪。 从那以后,乾隆时常召见愉妃,两人一起看永琪留下的书画,或者去他生前住过的地方坐坐。 这种陪伴跟年轻时的恩宠完全不同,没有激情,没有算计,就是两个失去儿子的老人,在彼此的回忆里找点安慰。 乾隆五十七年,愉妃在承乾宫去世,她做了几十年的妃子,真正被重视的也就是生永琪那几年,和晚年这段时光。 乾隆对她的后事很上心,连下四道旨意安排丧礼,还追封她为愉贵妃,按贵妃规格办的葬事。 愉妃最后安葬在清东陵裕陵妃园寝,这是后妃们的归宿。 永琪的园寝在天津蓟州,两地相隔不近,但这已经是清代制度所能给予的最好安排了。 她晚年得到的那份陪伴,虽然来得晚,却是真实的。两个老人在回忆里相互依偎,这份情谊超越了年轻时的恩宠和算计。 有时候人到了一定年纪,真正需要的不是热闹和光鲜,而是有人能懂你经历过什么,失去过什么。 宫里的女人要出头,生个好儿子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最简单也最珍贵的东西,理解和陪伴。 网友评论: “帝王家最是无情,但乾隆晚年能记起愉妃,还经常找她聊天散步,也算有点人情味了。换成别的皇帝,老妃子可能早就被忘得一干二净了。” “愉妃这辈子真是大起大落,儿子是皇帝最看重的皇子,自己却活得像个小透明。要我说,乾隆晚年找她,多半是心里对永琪有愧,也是一种补偿吧。” “永琪要是没英年早逝,清朝历史可能真要改写了!可惜天妒英才,最苦的还是愉妃,白发人送黑发人,在深宫里孤独了二十多年。” “愉妃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啊!不争不抢,平稳度过一生,儿子得到器重,自己也得善终,这才是后宫生存的最高智慧。” “两个加起来一百五十多岁的老人,坐在一起回忆早逝的儿子,这场面想想就让人心酸。什么皇权富贵,到了最后,也不过是两个互相安慰的可怜父母。” “比起那些靠算计上位的妃子,愉妃靠的是她的“不争”和长情。她见证了乾隆的一生,是他们那段共同记忆的活字典,这份陪伴的厚重感,是年轻妃子比不了的。” 如果你是愉妃,在儿子早逝、被冷落二十多年后,你会接受乾隆晚年这次的召见吗? 你觉得这是难得的慰藉,还是皇权之下无奈的顺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想法! 信源: 《清史稿·后妃列传》 百度百科  愉贵妃

0 阅读:167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