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过大凉山,刘伯承致信川军许剑霜:“让个路!” 谁知,许剑霜回信却说:“助兄北行! 刘伯承出生在1892年的四川开县,那时候家里穷苦,他从小就帮着干农活。早年他进私塾念书,后来考上重庆蜀军小学堂,接受军事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加入学生军,投身推翻清朝的战斗。1913年,他进入熊克武部队,从司务长干起,很快就升到连长。1915年护国战争打响,他带队攻打丰都,在战斗中右眼受伤,但没耽误继续指挥部队。1917年护法战争中,他当上旅参谋长,参与了不少战役。1923年,他在川军第二混成旅任团长,训练士兵特别严格。 许剑霜1895年出生在四川泸州,早年上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然后进四川陆军讲武堂。1920年毕业后,他分到刘伯承手下,从排长起步,因为打仗勇敢,逐步升迁。1926年,刘伯承秘密回四川,接受党组织任务,策划武装起义。他联系旧部,包括许剑霜的部队,动员杨森部下响应北伐。12月,泸州起义爆发,刘伯承当总指挥,许剑霜带团参加,攻占城池。起义军到顺庆后,刘伯承指挥对抗赖心辉部,许剑霜负责防守阵地,组织士兵建工事。 1927年4月,起义失败,刘伯承撤到武汉,许剑霜和组织断了联系,回到川军系统。他靠军功升到团长,继续在刘文辉部干活。刘伯承到武汉后,向党中央汇报情况,接着参加南昌起义,当参谋团参谋长。1930年,他从苏联学成回来,进中央苏区,任红军学校校长。1932年,他当上红军总参谋长,指挥作战。两人就这样分道扬镳,但那段起义经历留下了联系。 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大凉山,继续北上。国民党在西昌、冕宁、德昌等地布兵,阻挡红军。刘伯承分析情况,利用过去和许剑霜的关系,为红军找路。他写信三个字:让个路。信密封好,交给侦察员张志远。张志远穿上国民党士兵衣服,背步枪,夜里潜行,绕过巡逻,进德昌城。他穿过街,找到许剑霜驻地,把信递上。 许剑霜看完信,拿纸笔回四个字:助兄北行。信给张志远,他赶紧回红军那边。许剑霜召军官开会,调整兵力,把城南部队调城北,城东炮兵移城西。他让工兵连挖土方,堆土堆,装作加强防御。刘文辉派人调查,许剑霜以军务忙推脱,通过假行动迷惑。他派部队出城,装追击红军,但速度放慢。 5月21日,红军到德昌东侧,许剑霜下全城戒严,但援军拖延。红军通过防线。之后,冕宁守军撤,西昌援军没赶上,这些是许剑霜协调的。红军就这样突破大凉山,摆脱国民党在四川的堵截。这段协助基于两人起义时的旧谊,许剑霜没直接暴露,但刘文辉后来有点怀疑。 红军离开四川国民党包围,继续北进。5月下旬,到大渡河岸,侦察地形,找渡口。部队建浮桥,砍树绑绳,主力量批过河。过河后,翻大雪山,穿越山口。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完成长征。许剑霜向刘文辉汇报,说红军进攻猛,自己挡不住,掩盖事实。刘文辉听报告,看地图,有怀疑,但没证据。 许剑霜回驻地,继续军务。一个月后,他调离一线,名义上换岗位,实际丢了兵权。他回乡,脱军装,开始教书,教学生军事。抗日战争爆发,他去黄埔军校当教官,训学员射击。1949年后,他干地方工作,当政协委员,到1974年去世。刘伯承在红军继续任职,指挥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