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两个现实,一是正如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所说,东南亚最大的投资来源是美国,而不是中国。二是不管我们对东盟国家多么友好,东盟大多数国家仍然倾向于支持美国。 2023年东南亚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共达到2300亿美元,创下了纪录,这里面美国一家就占了740亿美元,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份额,而中国的投资排在日本之后,只能算第三。 这其中的门道很清楚,美国的投资大多落在了能长久赚钱、还能带动技术的领域,比如高科技工厂、关键矿产加工这些,不像有些短期的贸易往来,做完一笔就结束了。 美国企业去东南亚建厂,不光是投钱,还会带过去技术和管理方法,当地能跟着学本事,还能解决不少人就业,这种长期的好处是东南亚国家很看重的。 就拿这两年的情况来说,特朗普去东盟开会的时候,一下子就和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国家签了不少协议。 马来西亚答应未来十年给美国投700亿美元,还保证不限制关键矿产出口到美国,美国那边就给了马来西亚52亿美元出口产品的关税豁免,占了马来西亚对美出口的12%。 越南和泰国也跟着签了协议,答应买美国的波音飞机和农产品,美国就给了他们更宽松的贸易条件。 这些国家心里明白,美国的投资虽然不是白给的,但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市场准入和技术支持,比单纯的贸易往来更稳当。 而且美国的投资遍布东南亚的核心产业,从电子元件到汽车制造,几乎都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一旦这些投资动一动,当地的就业和收入就得受影响,所以东南亚国家都把美国的投资当成了“压舱石”。 再说说东盟国家倾向支持美国的事,这其实也是利益权衡后的结果,和美国给的“安全感”还有实际好处分不开。 虽然东盟嘴上说不选边站队,但身体很诚实,毕竟美国在东南亚有实实在在的军事存在,这些国家觉得跟着美国能“保命”。 这些年美国经常和菲律宾、泰国搞军事演习,还卖武器给他们,比如给菲律宾提供军舰和战斗机,帮着他们搞国防建设。 对于那些小国家来说,有个强大的军事靠山,心里才踏实,就算美国有时候会施压,比如让他们少和中国合作,他们也不敢真的得罪。 而且美国还搞了个印太经济框架,拉着东盟国家加入,虽然这个框架不是传统的自贸协定,但能帮着东南亚国家统一贸易规则、简化海关流程,让他们的产品更容易卖到全球市场,这对靠出口吃饭的东南亚国家来说太重要了。 还有个关键原因,美国的投资和贸易绑定了太多附加好处。比如美国要求东南亚国家削减对美出口的关税,同时会承诺帮他们升级工厂设备,或者开放美国的农产品市场。 马来西亚的部长就说过,美国给的准入条件确实好,虽然不能签损害主权的协议,但能谈的都会尽量谈。之前美国威胁要对东南亚国家征收高达19%的关税,东盟各国赶紧派人去谈判,最后都争取到了更低的税率,这让他们更清楚,和美国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 反观中国,虽然是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快到一万亿美元了,但大多是衣服、电子产品这些成品买卖,不像美国那样直接投钱建工厂、带技术,所以在东南亚国家眼里,中国是“生意伙伴”,而美国是“衣食父母”,态度自然不一样。 黄循财也说过,中国虽然已经崛起,但还没法取代美国在全球体系里的角色,而且中国自己还有不少国内挑战。东南亚国家看透了这一点,知道跟着美国能拿到更稳定的长期利益。 比如美国在东南亚的投资大多是长期项目,少则十年八年,多则几十年,而贸易往来说变就变,万一市场有波动,生意就没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还能帮东南亚国家对接欧盟市场,新加坡正在推动CPTPP和欧盟搞伙伴关系,这能占到全球贸易的40%,这些好处都是东南亚国家没法拒绝的。 所以不管中国对东盟多友好,搞多少援助项目,在真金白银的长期投资和军事安全保障面前,东盟国家还是更倾向于站在美国那边,毕竟国家之间的交往,说到底还是看谁给的好处更实在、更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