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终于累了,他曾明确表示:要找一个安全的国家,不会被袭击的国家,然后夜晚可以走在公路上自由逛街的国家。 这份简单的渴望,在美国却成了奢侈,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安全焦虑。 2024年9月3日,马斯克在X平台发帖,提及母亲纽约社区三位熟人年内遭街头袭击,警方响应迟缓甚至未到场。 这条帖子浏览量迅速破百万,不少美国网友留言,分享自己类似的遭遇和恐惧。 9月27日晚,马斯克再次发帖,直言想找个安全国家,能夜晚在公路自由漫步,超市购物不受棚户阻挡。 他感慨,这些本是基本需求,在美国大城市却难以实现,推文浏览量很快破十万。 美国的安全问题早已不是个例。纽约警方2024年官方数据显示,全年地铁凶杀案达八起,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 早高峰时,曾有女性在地铁车厢遇袭,周围人群因推挤未能及时干预,现场一片混乱。 旧金山作为硅谷核心,情况更糟。2023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后,清理过的街头很快重现无家可归者营地。 地面散落着针管和塑料袋,异味弥漫,加州自2019年投入两百四十亿美元安置,却未能根治问题。 更触目惊心的是暴力犯罪的频发,美国年均发生1.85万起持枪犯罪,日均高达50.6起。 每十万人口命案数更是中国的15.5倍,这样的数据背后,是民众对街头的恐惧。 有网友分享视频,旧金山一名妇女推婴儿车时遭抢劫,路人仅录像却未援手,冷漠背后是自保的本能。 对比之下,中国的夜间安全是日常景象。上海凌晨两点,街头便利店灯火通明,加班职工安心买热食回家。 成都夜市烟火升腾,食客围坐畅谈,孩童追逐嬉戏,安保人员不时巡视,守护着这份热闹。 深圳的园区小道的监控无死角,应急按钮随处可见,社区网格员还会上门提供住房和就业援助。 中国的安全不是偶然,而是“网格化+科技”的治理成效。地铁车厢有紧急按钮直通指挥中心,儿童上下学路段有专人护送。 救助站随时敞开大门,保障房覆盖低收入群体,从根源上减少了街头露宿和潜在风险。 马斯克的言论,本质上是对“以人为本”治理模式的呼唤。美国并非没有治理资金,而是缺乏精准施策。 若不能从就业、住房、执法响应等根源入手,再多的投入也只是表面功夫。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马斯克道出了美国人的心声,也有人感慨中国的安全来之不易。 未来,美国若不调整治理思路,安全隐患可能持续恶化;而中国的治理模式,或许能为全球提供参考。 安全从来不是奢侈品,而是民生底线。当夜晚敢出门、遇事有人帮成为常态,才是城市最珍贵的底色。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