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打不过中国?印度专家:中印战争的失利有四大原因。60年代时,中国尚未完

芸霄记史 2025-11-02 09:54:38

印度为什么打不过中国?印度专家:中印战争的失利有四大原因。60年代时,中国尚未完全崛起,但印度仍旧不敌,战场上被打得一败涂地。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印度军事专家提出了四个理由,这些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呢?   60年代,中印边境的冲突爆发时,中国还在忙着国内建设,而印度却在国际舞台显得风风光光,但真到了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印军很快败下阵来。   当时被派往前线的印度士兵首先面对的,是高原的恶劣环境,大部分印军习惯了平原的气候,一到海拔几千米的地方,呼吸吃力,头痛,整个人都虚得厉害。   夜里气温低到刺骨,御寒的衣物根本派不上用场,很多印军冻得半夜都睡不着,更别提保有战斗状态。   除了冷与缺氧,还有饥饿在困住他们,要把粮食和药品送上崎岖的山路,全靠骡马和步行,人还没到前线,物资就先在半路拖延没了,这样的条件下,印军战斗力几乎从一开始就被削光。   反观中国军队,对高原作战的训练是提前做足的,士兵清楚怎么在低氧环境中保持体力,也有相对稳定的补给方案,两军在这种环境碰面,差距立刻显现:一方状态低迷、身心俱疲,另一方稳扎稳打,能一直保持战斗节奏。   装备差距更是直接把印军推向劣势,相当多的印军还用着二战时期的老步枪,射速慢,火力不足;重武器更少,运输到山地前线更是难上加难。   缺乏有效火力支援,阵地自然脆弱,一旦中国军队集中突击,很快就守不住,士兵不是不用命,而是手上的武器真的不够用。   装备和士兵状态的背后,是指挥系统的问题,印度高层拿到的情报常常不准确,命令下达迟缓,还经常前后矛盾。   前线各个据点分散,缺乏协调,一旦开战,根本无法互相支援,几乎都是各自守各自的点,遇到中国军队的快节奏进攻,这种分散的防守就是被逐个击破的局面。   这些战场上的混乱,其实源于印度在顶层战略上的误判,那时印度觉得自己在国际上地位特殊,既能和西方打交道,又能在“不结盟”阵营里出风头,于是自信过了头。   他们认为中国不会主动动手,所以推行了所谓的“前进政策”,不断插旗在争议地区,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当成既成事实。   但新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立场向来坚定,警告多次无效后,直接用行动告诉对方边界不是随便碰的,印度没有看到中国的决心,也没意识到我们早已做好全套准备,这让他们在开战那一刻就陷入了被动。   冲突真正爆发时,中国军队的行动极为干脆,战术目标明确——打痛对方,不占土地。高原地形被解放军用得很巧妙,快速穿插、集火攻击分散据点,得手后迅速转移,几乎不给印军反应机会。   等到印度试图追击,阵地已经空了,打仗不拖泥带水,反击一阵、撤退一阵,让对方摸不着头绪,最终,中国在边境用一场速战,换来了战略上的主动。   这场战争,让印度被迫认清现实,也打出了中印边境几十年的和平!

0 阅读:9556

评论列表

wangmin78

wangmin78

45
2025-11-02 18:58

分析的头头是道,就是不知道北边的山更高更困难,也没听过长津湖冰雕连的故事。

SY_智

SY_智

21
2025-11-02 18:21

事后诸葛亮,厉害!

石山头

石山头

12
2025-11-02 18:48

哦!有道理,,,头一次看见把打地鼠这种简单游戏分析的这么鞭辟入里的!

封之岁月 回复 11-03 02:25
二十万民工,花了六个月运补给,只够前线几万人打一阵子,简单吧。

十一分钟叫不停的火车

十一分钟叫不停的火车

10
2025-11-02 21:35

何时才能收复高志凯线

方天画戟 回复 11-02 23:09
那是唐朝的事儿,恒河以南过几年都知道了这事情了,很快公投跟印度分离,北上归来。

用户10xxx43

用户10xxx43

10
2025-11-02 20:44

八卦小编印度专家是哪个专家甚姓名谁?

海上飞机

海上飞机

4
2025-11-03 01:33

一句话就是印军还没准备好?

幸福就好

幸福就好

2
2025-11-02 22:29

是印度的地硬,印度一打仗就拉不出屎

风雨

风雨

2
2025-11-02 23:58

胡说八道,当时印度条件比我国好多了,背后还有美帝老毛子等西方国家在后面撑腰

江湖

江湖

2
2025-11-03 04:46

印度永远都说赢了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