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握手后,中国腾出精力与荷兰算账,英媒:欧盟像 “人格不完整的小孩”! 中美在韩国釜山的那波握手,直接打乱了不少国家的既定算盘。 荷兰之前跟着美国蹦跶得挺欢,拿着所谓的 “50% 穿透性规则” 当尚方宝剑,硬是把闻泰科技全资收购多年的安世半导体给冻结了。 谁都没料到,中美会晤刚落下帷幕,美国就反手宣布这一规则的执行暂缓一年。 这波猝不及防的反转,让荷兰瞬间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也让欧洲车企那颗悬着的心,稍微松了口气。 美国当初抛出 “50% 穿透性规则”,本意其实很直白。就是怕外国投资控股超过一半的核心技术,悄悄流入中国市场。 这个规则听起来挺唬人,本质上就是给技术跨国流动加了道 “铁丝网”。荷兰一看有美国撑腰,立马把这规则当成挡箭牌。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企业,作为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巨头,它早就在 2018 年被闻泰科技全资拿下,这些年运营得顺风顺水,为全球数十家主流车企供应关键芯片。 荷兰突然出手冻结它的资产和技术流动,直接让依赖安世芯片的欧洲车企慌了神。 德国的宝马、奔驰,法国的雷诺、标致,这些欧洲车企的生产线里,安世的功率芯片占比可不低。 有数据显示,2024 年欧洲车规级功率芯片市场中,安世的份额接近 20%。荷兰这一冻结,不少车企的生产线直接面临 “缺芯停产” 的风险。 其实在欧洲车企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这边早就备好了解药。 闻泰科技早有布局,在上海临港砸了 120 亿真金白银,建起了鼎泰匠芯晶圆厂。 这可不是普通的工厂,它是中国首座 12 英寸车规级晶圆厂,规划的月产能达到 12 万片。 按照既定计划,2025 年一期 3 万片已经顺利量产。这个工厂的成功投产,直接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车规级晶圆制造领域的长期垄断。 之前欧洲车企死死依赖安世,现在鼎泰匠芯能生产出性能相当的芯片,而且供应稳定,完全不受外部规则的掣肘。 美国突然暂缓 “50% 穿透性规则”,看似意外,其实早有伏笔。 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比如通用、福特,同样离不开中国的芯片供应链。 2024 年美国汽车芯片进口中,来自中国的占比达到 35%,如果规则持续刚性执行,美国车企也得跟着遭殃。 而且美国之前搞的一系列技术限制,没把中国按住,反而倒逼中国加速自主研发。 荷兰这时候就显得特别被动。当初跟着美国起哄,冻结安世半导体,本想讨好美国,顺便打压中国企业。结果美国自己先 “变脸”,暂缓了规则执行。 荷兰现在要是继续冻结安世,不仅会彻底得罪中国,还会让欧洲车企把所有怨气都撒在自己身上;要是解冻,又显得自己之前的操作特别儿戏,颜面扫地。 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完全是荷兰自己盲目骑墙造成的。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欧盟像 “人格不完整的小孩”,这话虽然尖锐,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这些年欧盟一直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想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限制中国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 现在美国自己都开始调整策略,欧盟这种两头讨好的骑墙政策,自然越来越难持续。 中国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早有准备的后手和越来越硬的产业链实力。 这种持续不断的投入,让中国在面对外部限制时,总能拿出靠谱的替代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