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0岁的杨森迎娶了17岁的张灵凤。洞房之夜,就在杨森要行房事时,张灵凤哭着说:“你一生娶了12个老婆,有哪一个是真心爱你!”一年后,张灵凤生下了一个女儿。 1977年杨森弥留之际,19岁的张灵凤将一本泛黄的“治家手册”摔在他床头。 手册里记着妻妾晨练时间、罚跪规矩,最末页标着各房“顺从等级”,是他一生掌控欲的铁证。 老人浑浊的眼睛盯着手册,喉间发出嗬嗬声,最终只挤出“皇帝瘾”三个字便断了气。 1884年广安的农家小院,杨森的童年浸着军营气息。 父亲是地方小吏,常带他去兵营看热闹,他总盯着军官的佩刀发呆。 1904年,20岁的他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操场跑圈时总比别人多跑两圈。 同学笑他傻,他却说“要跑过所有人才能当老大”,这股狠劲成了他发迹的底色。 1924年成都督署,39岁的杨森已是四川军务督办,办公室挂着“治军如治家”的匾额。 他刚下令强娶包工头的女儿刘氏,转头就制定“杨府晨操制度”。 天不亮就吹哨集合,妻妾穿统一军装跑步,迟到者罚举砖一小时。 刘氏新婚次日就因脚崴迟到,被他罚跪祠堂,围观的佣人都不敢抬头。 同年秋,杨森主持修建成都体育场,工地竖着“为民生计”的牌子。 实则强征百姓徭役,有老人累倒在地,他只冷冷说“耽误工期重罚”。 落成典礼上,他让妻妾穿着军装列队观礼,接受百姓朝拜般的目光。 当天夜里,他又纳了富商家的女儿田氏为四姨太,理由是“门面要撑足”。 1935年重庆杨公馆,41岁的七姨太曾桂枝被押回府中。 这个当年捡来的乞丐丫头,被他送去上海读书后,与男同学产生情愫。 杨森没给她辩解机会,直接让卫兵将两人拖到江边枪毙。 其他妻妾被迫到场观刑,八姨太蔡氏吓得腿软,他却呵斥“看清楚不守规矩的下场”。 1949年台湾基隆港,65岁的杨森带着第十、十一房姨太登岸。 他挂着“国策顾问”的头衔,在台北建了新公馆,晨操制度照旧推行。 15岁的十一姨太胡氏记错家训,被他罚跪碎瓷片,膝盖鲜血直流。 国民党同僚来访,见妻妾列队请安,私下嘲讽“杨督办把家办成军营了”。 1974年杨公馆书房,90岁的杨森翻着张灵凤的简历,嘴角泛起笑意。 张家父母是府中佣人,他以“招秘书”为名提出婚事,张家不敢违抗。 新婚夜,张灵凤没像其他妻妾般顺从,直言问“你娶的人里有真心的吗”。 杨森愣了愣,从抽屉翻出那本治家手册:“我要的是规矩,不是真心。” 1975年台北医院,91岁的杨森抱着刚出生的女儿,逢人就夸“我身子骨硬朗”。 医学上罕见的高龄得女,成了他炫耀的资本,常抱着孩子出席宴会。 张灵凤借着照顾孩子的由头,慢慢接手府中账目,还兼了他的秘书。 杨森发现她管账条理清晰,竟渐渐放权,晨操制度也悄悄停了。 1977年春,杨森查出肺癌,病床上总喊着曾桂枝、蔡氏的名字。 张灵凤喂药时,再次提起新婚夜的问题,他终于点头:“多数是怕我,不是爱我。” 临终前,他攥着张灵凤的手:“娶这么多,就是想过回皇帝瘾。” 张灵凤抽回手:“您的皇帝梦,害了多少女人。” 杨森死后,43个子女只来了十余人,灵堂后就为遗产争执不休。 长子杨汉兴早年因批评他作风,被登报断绝关系,始终未露面。 次子杨汉烈后来加入解放军,曾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也未到场。 张灵凤分得部分遗产,带着女儿去了美国,再未踏足台湾。 如今,杨森的名字仅存于近代史资料中,成了军阀腐朽的典型注脚。 他修建的成都体育场几经翻新,成了市民健身场所,没人再提修建背景。 台北的杨公馆改成历史陈列馆,那本治家手册摆在展柜里,旁边标着“权力异化的见证”。 张灵凤在美国开了家中文书店,女儿杨念平成了儿科医生,母女俩过着平静生活,从不向人提及过往。 主要信源:(岳阳网——打开穿旗袍称要当“军阀姨太太”?来看看民国真实的她们;中国新闻网——军阀杨森与他的十二房妻妾 有所不从想杀就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