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空中重卡”,成功首航!2025年10月30日,哈尔滨平房区的上空,铂影T1400纵列式无人直升机稳稳升空又精准降落,这场首航成功,让中国低空装备。 2025年10月30日,在哈尔滨平房区,铂影T1400无人直升机振翼而起,直破苍穹。彼时,多数人仅将其视为一场平淡的首飞,却未料到它或藏着改变未来的力量。 但这绝不只是一架新飞机的亮相,它更像一个关键开关,瞬间激活了潜藏已久的巨大能量,成为了一个引爆产业的“聚合点”。 这台被誉为“空中重卡”的大家伙并非凭空出现。它扎根的黑龙江,是一片拥有超过70年航空产业发展史的沃土,是名副其实的国家老牌航空产业基地。 这里的产业链有多完整?强劲的发动机、坚固的复合材料,这些核心部件在本地就能完成配套生产,根本无需外求。 这种深厚的工业底蕴,在地方政府的“绿色通道”支持下,迸发出了惊人效率。联合飞机产业基地自奠基至投产,仅历时一年。如此建设速度,在航空业中堪称凤毛麟角,极为罕见,充分彰显了其高效与卓越。 别以为这是在吃老本,走进生产车间,AGV机器人来回穿梭,零件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这完全是一条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线。 在这座现代化的工厂里,T1400和Q100农业无人机同时量产,形成了一高一低的完美产品组合,精准对位哈尔滨要成为无人机整机制造核心的战略。 在T1400横空出世之前,吨级无人机市场始终笼罩着一层尴尬的氛围。彼时,该领域似陷入一种微妙困境,亟待新力量打破僵局。 航天科工的GQ-1600,从展出到首飞磨了两年多;航景创新的FWH-3000,续航只有5小时,零下20℃就飞不了。 而T1400拿出的成绩单却毫不含糊:最大起飞重量1.4吨,载重接近700公斤,能扛8级大风,上得了6500米高原,在零下40℃到零上55℃之间都能正常干活。 正是这些硬核参数,让它不再是纸上谈兵。顺丰立马订购200架,用来打通西部山区的物流末梢;北大荒看中了它每小时2000亩的植保效率,直接下单500架,这效率是人工作业的上千倍。 青海应急部门则看到了它在消防和急救领域的巨大潜力,一次灭火覆盖1000平方米,还能变身“空中120”,快速响应救援。 就连海外客户也闻风而来。欧洲客户对它的超强抗寒性能兴趣浓厚,而印尼客户则认为它能完美解决岛屿间的运输难题。性价比,成了它在全球市场竞争的利器。 T1400的成功,更离不开国家意志与企业创新的双向奔赴。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增设了低空经济发展司,而从今年起,300米以下的空域管理,也从审批制转向了更灵活的报备制。 看看深圳已开通的近300条无人机航线,和合肥建立的全国首个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就知道这股东风有多强劲。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研发方的联合飞机,本身就是一家拥有超过600项专利的国家级“小巨人”,技术底蕴深厚。 他们不仅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6吨级倾转旋翼机“镧影R6000”,旗下的TD550无人机更是在超高层建筑灭火和黄山暴雨通信保障中立下过汗马功劳。 所以,T1400上双发动机、三重安全防护这样可靠的设计,正是源自于这种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实战检验。 自制造伊始,历经测试环节,直至最终应用,它已然构建起一个臻于完善的产业生态闭环,各环节紧密相连、协同共进,彰显出强大的系统性与稳定性。 因此,回到最初的那个场景,铂影T1400的升空,绝非偶然。它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底蕴、国家级战略的精准引导、企业的尖端技术与市场的迫切需求,在一个完美的时间点上发生的共振。 市场给出的回应最真实:世界无人机大会上1300架的意向订单,首航日招商会现场签下的5亿元合同,都在宣告——中国低空经济的版图,正由这架“空中重卡”划开新的一页。 信息来源:中国大载重纵列式无人直升机铂影T1400哈尔滨首航——2025-10-30 14:36·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