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

沈言论世界 2025-11-01 10:55:22

日本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在马来西亚加工,再运往日本,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获取这类关键重稀土。 镝和铽,-其实是当代高科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到风力发电的涡轮,再到智能手机,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未来科技”,都绕不开它们的身影。   而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中国长期以来是一家独大的存在。全球重稀土的绝大部分供应来自中国,无论是开采能力还是冶炼技术,别的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对中国的资源依存会立刻降低到一个可以忽略的程度。现实中,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复杂性远超我们想象。   从矿石开采、冶炼提纯,到产品加工、技术运用,每一个环节都不是靠“换个国家”就能轻松复制的。   尤其是重稀土的提纯过程,对环境、技术和成本的要求极高,很多国家宁愿长时间依赖中国的成熟体系,也不愿意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但即便如此,日本依然选择了这条难走的路。背后的动机并不难理解。首先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任何一个靠单一国家供应关键资源的体系,都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变成风险源。   过去几年,无论是半导体、医疗物资,还是能源运输,各种“突然中断”的案例屡见不鲜。日本企业的危机意识一向敏感,提前布局、分散风险,几乎是写进骨子里的反应机制。   其次,日本政府近年在资源安全上的政策倾向也越来越清晰。从稀土到锂、钴,再到氢能源,日本经济产业省持续推动本土企业加强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大国的合作。   有时候哪怕代价高一些,也要确保未来某种极端情形下,国家的产业命脉不会被“卡脖子”。这一次的镝和铽交易,很明显是这一政策导向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这条“替代路径”并非完全独立完成。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在技术和资金方面仍需要外部推动;马来西亚的加工工厂也并非临时搭建,而是多年积累的成果。   这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去中国化但仍需全球协作”的战略思路。换句话说,日本并没有完全摆脱依赖,而是试图在一种更广义的国际分工中,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变化其实早在意料之中。作为稀土大国,中国早已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特殊地位不仅是一种优势,也意味着责任。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稀土行业的规范治理,从环保标准到出口管理,逐步推动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产业链的高附加值转型。稀土不再只是“挖出来卖掉”,而是要在本土实现更多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升级。   因此,日本的选择并不会对中国稀土产业构成根本性威胁。反而是一个激励:中国需要在巩固原材料优势的同时,加快技术端的突破,把稀土资源从“战略资源”升级为“技术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所以,日本这一次的动作,不是一次孤立的商业行为,而是一次具有多重信号的战略部署。   它提醒人们,资源的争夺早已不是“谁有矿谁说了算”,而是一场围绕供应链、技术链和政策链的长期博弈。而在这场博弈中,没有人可以永远靠优势躺赢,也没有人可以单枪匹马完成突围。   未来的稀土之争,可能不再只是“谁能挖出来”,而是“谁能用得好”。而中国,正是那个最早走在这条路上的玩家之一。 素材来源:日本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重稀土 2025-10-31 17:06·京报网

0 阅读:34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