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个世界上对小孩子最恶毒的诅咒是什么吗?是“懂事”。什么叫懂事?就是所有一切都在为别人考虑,从来不考虑自己。 给你们讲两个孩子,你们回答我喜欢哪一个孩子。第一个小女孩大概9岁,我在上一次跟学生们一起吃饭时,有一位妈妈带着女儿一起来。我们在等其他人来包间的过程中,大概等了半个小时,这个小女孩一直坐在旁边,是这个表情(?),看我们聊天,全程特别乖、有礼貌。 过一会儿,她看到我的水没有了,马上拿一个壶来给我倒水。这个样子,我们很多人看到都会喜欢,就觉得“哇,这个丫头好乖呀”,但是我的理性告诉我有点问题。 吃饭的时候,我就做了个测试。大家坐下来后,她还是没有动筷子,还是坐在那里看着我们大人。然后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丫头,你饿不饿啊?”她看着我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说:“我知道你早就饿了,是吗?” 她又点了点头。 我说:“你过来,丫头。”她就从我的对面走到我的身边,我搂着她说:“丫头,我今天就跟你讲一句话,下一次如果你饿了,你就直接表达出来,你就告诉我,或者告诉你的妈妈,或者告诉你身边的其他大人,没有关系的,可以吗?” 我刚刚说完这句话,这个丫头的眼泪“哗”地一下就下来了。后来妈妈跟我说,他们家里面有一个很厉害、很凶的爸爸。可是,这不就是我们很多家庭、很多父母老师都渴望培养出来的所谓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吗? 然后第二个孩子是谁?是我女儿。我女儿小时候差不多八九岁时,如果跟我一起等朋友吃饭,等半天还没开始吃,她会说:“妈妈,我们吃饭吧。” 我说:“等一下啊,还有人没到。” 她会说:“我饿了。”我说:“ 那怎么办呢?还要等多久嘛?” 我说可能还要等半个小时。 她会说:“那我等不了了,拜拜。” 然后干嘛去了?自己去找东西吃去了。 各位,我们摸着自己的良心说,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种?我们大概率都会喜欢第一个小女孩,觉得这孩子多乖呀,多懂事啊。但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讲,我知道这样有问题,否则怎么会我两句话——“你以后想吃,你就直接表达”——她的眼泪就“哗”地一下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这就是我们之前所理解的高情商:识大体、顾大局。 去他娘的大局,我倒是识大局了,大局识不识我呀?你看看我们现在多少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送外卖、跑滴滴,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得不得了,有半句怨言没有?哪个不是识大局、识大体的?可是大局又何曾识过他们,又何曾真正关注过他们的需求啊? 我妈如果当时在现场,一定会说我女儿:“你看看人家,人家多懂规矩啊,人家就知道跟着父母一起等,人家多么的识大体呀。”有没有?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所认为的东西,叫高情商。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很开心看到我女儿能够直接地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且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当她有自己的需求,而父母又没办法立即给她满足的时候,她会自己去想办法。“好吧,你们还要等半个小时,我饿了,那拜拜,我自己先去吃点东西。”你看,这是真正的高情商。 真正的高情商,一定是可以同时关注到自己、对方以及整个环境的需求的。我非常希望我的孩子有需求要表达。你想一下,如果我女儿长大了,有需求不表达,她在关系里面一直去扮演那个给予者,什么结果?最后她一定会被欺负的。 我从来告诉我的女儿,在关系里面永远不要尝试去当那个“好人”。所谓人际关系,无非就是互相试探彼此的底线,想办法从对方那里捞到更多好处和利益的过程。所以当别人说你是个好人的时候,其实往往意味着他在你这里捞到了好处;他说你不是好人,就是在你这里没捞到好处。所以,你去当好人,你去当嘛。然后你在关系里面,“我是个好女人”“是个好老婆”,往往都意味着你是那个付出的、委屈的那一个。 很多父母搞不清楚这个逻辑。你知道有很多家长出门会说:“听好,妈妈今天带你出门,不许要东西啊?”凭什么不能要?你可以不买,但是我可以要。 如果你让你的小孩以后长大了,想要什么不敢说,你就看他吃亏吧。你会发现,升官发财的人通常都是更敢于表达自己需求的那个,更敢跟老板提条件的那个。不敢要的人,反而逐渐就特别容易被淘汰,或者原地踏步了。你的需求,你不表达,最终吃亏的不是你自己吗? 我是反过来的,我会跟我女儿说:“走,跟妈妈出去玩,想要什么、想吃什么,跟妈妈说啊。但至于妈妈满不满足,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你一定要表达。”我会经常跟她有这样的对话。“妈妈,我想要这个。”我都会告诉他:“可以的,没问题,说服妈妈。”“说服妈妈”这句话很有力量的,你们学会这句话,对孩子一生帮助都很大。 这样子,我女儿就会想办法说服你。一方面,这个东西是她争取到的,对不对?不是白来的。第二,她会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只要表达出来,就有机会。这也是她的一个信念,这就是我们人生不断向上的勇气和心态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