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都没有明白人,搞清楚美国对中国关税到底有多少?真的是47%?还是查查资料

烟雨评社 2025-11-01 09:53:05

关键是,都没有明白人,搞清楚美国对中国关税到底有多少?真的是47%?还是查查资料吧! 首先得明白,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分两部分:一部分是 “最惠国关税”,这是美国对大多数 WTO 成员都适用的基础关税,另一部分是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后额外加征的 “301 条款关税”。 最惠国关税的税率本身就不高,比如服装类平均在 10% 左右,电子产品大多是 2.5% 到 5%,像手机、笔记本电脑这些常用消费品,最惠国关税甚至低到 0.7%。 而所谓的 “47%”,很可能是把个别商品的 “最惠国关税 + 额外加征关税” 算错了,或者把多年前的旧数据当成了现在的情况,实际上现在美国对中国的额外加征关税,早就不是当初的规模了。 就拿 “301 条款关税” 来说,这部分是最容易被误解的。2018 年到 2019 年,美国分四批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最高的时候确实有 25% 的税率,覆盖了大约 3700 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 但从 2021 年开始,美国就陆续取消了部分商品的额外加征关税,比如家电、家具、儿童玩具这些和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早在 2022 年就恢复到了最惠国关税水平。 到了 2024 年,美国又取消了对中国半导体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额外加征关税,现在还在征收额外关税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钢铁、铝制品、部分机械装备等领域,税率也从 25% 降到了 15% 左右,而且覆盖的商品金额已经从 3700 亿美元缩减到了 1200 亿美元左右。 美国商务部官网有个 “关税数据库”,里面能查到每一种中国商品的具体关税税率。比如大家常用的小米手机,在美国的关税是最惠国税率 0.7%,没有额外加征关税;海尔冰箱的关税是最惠国税率 2.4%,同样取消了额外加征。 就算是还在加征关税的商品,比如某种大型机床,最惠国税率是 3.7%,额外加征 15%,合计也才 18.7%,远不到 47%。唯一能接近 “高税率” 的,是极少数特殊商品,比如某些高端医疗设备,最惠国税率 10%,加上额外加征 15%,合计 25%,可这只是个别情况,不能代表整体关税水平。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 “关税豁免清单”。美国每年都会发布多批关税豁免名单,对那些美国本土难以生产、又离不开中国供应的商品,暂时或永久免除额外加征的关税。 比如 2025 年刚发布的豁免清单里,就包含了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半导体生产用的光刻胶、农业机械的核心零部件等 200 多种商品,这些商品现在只需要缴纳最惠国关税,没有额外负担。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目前享受关税豁免的中国商品,占原本加征关税商品总额的 40% 左右,这也进一步拉低了美国对中国关税的整体水平。 为啥会有人误以为关税是 47% 呢?一方面是把 “加权平均税率” 和 “个别商品税率” 搞混了。就算把所有还在加征关税的商品算进去,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整体加权平均关税也只有 7.8% 左右,这个数据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 年刚发布的,而最惠国关税的加权平均税率更是只有 3.2%。 另一方面,有些非官方机构在统计时,错误地把 “关税 + 运输成本 + 其他费用” 算成了关税,才得出了 47% 这种离谱的数字,可实际上运输成本、保险费这些根本不属于关税范畴。 要想搞清楚真实的关税水平,其实一点都不难。美国商务部的 “U.S. 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 官网,输入中国商品的 HS 编码(每种商品都有唯一编码),就能查到具体的最惠国税率和是否有额外加征关税。 中国海关总署也会定期发布《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关税情况报告》,里面有详细的分品类关税统计;国际组织比如 IMF、世界银行,每年也会发布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关税报告,这些都是权威可信的资料。与其相信网上流传的模糊数字,不如花几分钟查一下这些官方来源,就能避免被误导。 现在中美贸易关系虽然还有不少分歧,但关税政策一直在动态调整,而且整体趋势是 “减少额外加征、回归正常水平”。搞清楚真实的关税数字,不仅能帮助我们客观看待中美贸易,也能避免因为错误信息做出不理性的判断。 毕竟不管是企业做进出口生意,还是普通人了解国际经贸,都得基于真实的数据,而不是随口流传的 “吓人数字”。

0 阅读:29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