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一男子在得知毛主席去世后,拿着剪刀就直冲毛主席的房间,来到毛主席身旁后,他却一滴眼泪都没有,接下来的一个举动,让毛主席身旁这些人泪流满面,这个人究竟是谁? 1976年9月9日凌晨,中南海丰泽园外站满了人。一个憔悴的男子提着工具箱走进房间,他拿着剪刀来到毛主席身旁,两天没吃饭的他眼眶通红却流不出泪。接下来他做的事,让在场所有人动容落泪。这个男子是谁?他和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情谊? 这个男子叫周福明,1935年出生于江苏邗江县。扬州自古有”三把刀”的传统——厨刀、剪刀、理发刀,周福明从小就学习理发手艺。1953年,十八岁的他到杭州谋生,在环球理发室工作。凭着扎实的技术和认真的态度,到1959年时,二十四岁的他已经被评为杭州市理发行业”青年标兵”。 1959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主席66岁生日。当天理发店生意很好,临近年关大家都想理发。中午时分,上城区区委书记突然来找周福明,问他能不能在半小时内理完发。周福明被带到办公室,浙江省公安厅的人告诉他要去给重要人物理发。他收拾好工具跟着上了吉普车,路上才知道是要给毛主席理发。 见到毛主席时,周福明有些紧张。但主席很和蔼,跟他聊家常,问他家乡、家人的情况。主席对邗江县的历史讲得很清楚,比周福明这个本地人还了解。理发过程中,周福明发现主席刮胡子时总憋气,他提醒主席放松就好。这次理发很成功,三个月后,主席邀请周福明到北京工作。 1960年3月5日,周福明正式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担任理发员和卫士。这一干就是十七年。周福明很快摸清了主席的习惯——主席理发时喜欢看书。他就练出了一套不打扰主席阅读的理发技术,让主席能专心看书,自己也能正常工作。主席的头发左薄右厚,下巴还有颗痣,需要特别小心。但十七年来,周福明给主席理了1800多次发,从未出过差错。 主席平时一周理发两次,一个月洗头两次,理发时常常不洗头。周福明就用热毛巾敷、用篦子篦的办法来固定发型。每次理发,周福明还会给主席讲些外面的新鲜事。主席年轻时重视社会调查,进了中南海后很难亲自到民间了解情况,周福明的讲述成了他了解百姓生活的一个窗口。 有一次,周福明理发时迟到了。主席察觉他有心事,一问才知道他儿子得了败血症,住院急需用钱。主席立即让人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500元给周福明。那个年代,500元是笔巨款。周福明知道,没有主席的这笔钱,孩子可能救不回来。他暗暗发誓要尽心照顾好主席。 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周总理去世,7月朱德元帅逝世,9月初毛主席病情急剧恶化。周福明多次想为主席理发,但都因主席病重而作罢。9月9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传来,周福明整个人像被抽空了。两天来他几乎没吃东西,眼眶通红却流不出泪。 周福明向领导提出请求:让我为主席最后理一次头发。他打开那个用了十七年的工具箱,一遍遍检查着工具。9月10日凌晨3点,汪东兴通知他,请求获准了。 周福明提着工具箱走进房间。主席平躺在床上,面容安详。因为病重,主席已经两三个月没正式理发了。周福明站在床边,因为遗体不能移动,他只能跪下来理鬓角的头发,然后侧躺着修剪耳后和后脑勺的头发。他的手在颤抖,但每一刀都准确无误。 理完头发,周福明用热毛巾敷在主席头上,用篦子梳理。然后他为主席刮了胡子,擦了脸。整个过程他没有流泪,表情专注平静,就像过去十七年里的每一次理发。完成后,主席的面容恢复了往日的干净整洁。门外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许多人流下眼泪。他们明白,这位理发师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最后的告别。 主席去世后,周福明被安排到中央警卫局办公室工作。那个理发工具箱被他锁进柜子,从此再未打开。有人请他理发,他都谢绝了。1996年退休时,周福明向组织申请继续留在中南海,守护毛主席故居丰泽园。他说在主席身边工作了十七年,退休后还想为主席做点事。 从那以后,周福明每天在丰泽园忙碌,擦拭陈设,接待参观者,讲述主席生前的生活细节。每年9月9日,他都会接待大量前来纪念的人。2011年,七十六岁的他说:“我一辈子经历了两难——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给主席理发。每个细节我都不会忘。” 2022年4月4日晚,八十七岁的周福明在北京去世。4月8日,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毛主席的亲属和老同志们都来送别这位忠诚的卫士。 十七年的陪伴,1800多次理发,周福明用一生守护着对主席的承诺。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最朴实的方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份忠诚和坚守,值得我们铭记。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默默坚守岗位的普通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