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5岁农民,咳嗽10年,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咳嗽,“哇”的一声,一个黑色且带血地异物喷射出来,妻子将异物拿给医生看,不料,医生看完脸色大变,立马冲出病房报警。 高其煊生于1921年,山东滨州一个普通村庄。父母早逝,他跟哥哥相依为命,从小在村里馒头铺干活。那时候东北战乱多,他利用铺子位置,给解放军偷偷传情报。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正式参军,加入解放军队伍,当上战士。部队生活苦,训练严,他每天操练行军,适应军营节奏。次年夏天,邹平县韩家寨战斗打响,他作为副班长带队冲锋。敌军火力猛,一颗子弹打中他胸部。医疗队处理伤口,取出部分弹片,但一颗子弹卡在肺部附近,太深没法取。他就这样带着伤退伍回家,继续当农民。 回家后,高其煊没提当兵的事儿,村里人只当他是个普通庄稼汉。他几亩薄田,靠天吃饭,娶了李秀英,生下几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他每天早起下地,锄草播种,秋收时扛着镰刀割麦。子弹在体内没闹出大动静,他适应了那种隐隐的不适,继续干活养家。村里农活多,他参与修田埂,挖水渠,跟大家一样省吃俭用。几年过去,家庭负担重了,他更注重攒钱,不舍得乱花。咳嗽症状慢慢出现,但他不当回事,坚持劳作。 咳嗽从退伍后没多久就开始,先是干咳,干农活时偶尔发作。他擦擦汗,继续挥锄。时间长了,咳得重了,晚上影响休息。李秀英劝他看病,他总说旧毛病,不值当花钱。村卫生所不远,他路过也不进去。咳嗽成了家常饭,他适应了节奏,在农忙时加倍出力。1950年代中期,症状加重,有血丝混在痰里,他用袖子一抹,继续干活。十年下来,咳嗽没停过,他还是那股倔劲,扛着不肯就医。 1956年秋天,高其煊从地里收工回家,咳嗽突然猛烈。他用力一咳,吐出黑色带血异物。那是锈蚀的子弹头。李秀英捡起一看,拉他去卫生所。医生接过子弹,查看后脸色变了,觉得农民有这东西不寻常,赶紧报警。这事儿牵出高其煊的过去,原来那子弹是1946年战斗留下的。 警察到卫生所,把高其煊带到乡里问话。他们查档案,确认他是老解放军战士。那颗子弹在肺部待了十年,组织坏死后被咳出。事后,他咳嗽减轻,继续回村种地。村里人知道后,有人来探访,他拒绝表彰,坚持过普通日子。晚年,他身体还行,向孩子讲过去打仗的事。高小明受影响,长大参军。 高其煊这辈子没啥大出息,但经历不简单。从战乱中走出来,当过兵,中过弹,回家还得种地。那个年代,好多农民像他一样,扛着伤痛过日子。那颗子弹证明他命硬,也提醒大家和平来之不易。类似故事在山东滨州流传,网上搜搜就能找到高其煊的资料,证实这是真事儿。百度百科和网易文章都提过他参军细节,1945年入伍,1946年中弹。邹平县韩家寨那场仗,是解放战争的一部分,他作为副班长冲在前头。子弹卡肺,医疗条件差,没取就退伍了。 退伍后,他隐瞒身份,怕麻烦。村里人不知情,他每天劳作,维持家庭。咳嗽十年,起初轻,后来重,带血但他忍着。1956年咳出子弹,医生报警,警察查清真相。事后他拒绝荣誉,继续务农。晚年讲故事,儿子接班当兵。这事儿在搜狐和网易上都有报道,强调他低调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