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十年,教育的惯性、KPI与趋势三 尤其是高中,筛选,淘汰的底层逻辑是什

肆点和肆点 2025-10-31 12:54:30

回望四十年,教育的惯性、KPI与趋势 三 尤其是高中,筛选,淘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是能力,能力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是天赋(智商)。不能说你天赋低,就一无是处,但是,天赋弱,大概,学术这条路相对就无缘了。 五五分流的底层逻辑也在于此,至于执行的效果,那是另外一个范畴的事情。 关键来了,如何判断这个孩子天赋?如何规划孩子的成长路径,因材施教? 这个责任在谁? 在老师吗? 真正理解“关于教育,学习,激发孩子主动性更重要”的家长,不会问:老师为什么不这么做,而是自己努力去学习,了解,如何因材施教,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主动性,父母自己探讨出方案,或者寻求助力,制定方案,再试探下能否在获得老师的支持,而不是,把这个责任丢给老师。 为什么不丢给老师?参考第二点:KPI。这不是老师的KPI。 即使老师愿意,但是真正能做好,或者要做好,首先需要父母的高度参与。一个孩子一生会经历多少老师?会经历几个父母? 只有父母最能影响孩子,也只有父母最有机会全面了解孩子,也只有父母能为孩子做三年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这是新的时代背景(趋势)下,父母的责任。 以前,比如我们80后,教育工作几乎全归老师,那是因为大家几乎都是一个标准的成长路线,考上了(筛选出来)进大学,靠天赋吃饭,淘汰的,靠手艺吃饭,而且,家长也确实,同时也缺乏途径了解什么叫教育,遇到各种情况找谁咨询解决。 回顾几年关于教育的各种要闻,家长要思考下,在孩子的教育中,自己的责任是什么?需要改变什么观念?应该补足哪方面的能力? 老师要是遇到家长,对你喋喋不休,要求这,要求那,你就把这文章分享给他,让我做你的嘴替;夫妻如果因为教育理念而争论不休,消消气,双方可以拿我这文章讨论讨论,谈论不清了,大家还可以通过评论交流。 为什么近年来蹦极新闻总是不断? 不要说孩子了,老师蹦极的都不少。不太客气的说,过度的焦虑的家长(过度关注成绩),施加的压力是一大要素。 这类家长一方面要求自己孩子几乎百分百跟上大家的节奏(无视人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一方面对于老师“爱屋及乌”,严格要求。 过度焦虑的家长,请思考: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越来越普及下,你该焦虑什么?不能超越人工智能、不能超越机器人吗?

0 阅读:4
肆点和肆点

肆点和肆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