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张艺谋捧红了农村女孩魏敏芝。拍完戏后,魏敏芝想进演艺圈,张艺谋却不同意:“你不仅长得不好看,身材还不好,进什么娱乐圈,不如考个好大学!”
1999年的夏天,河北一个小山村里,13岁的魏敏芝正在山坡上放羊。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衫,两条麻花辫垂在肩头,手里攥着一根赶羊的树枝。
这时,几辆黑色的轿车沿着尘土飞扬的村路驶来,停在了村口的打谷场旁。
这个平常连拖拉机都少见的小山村,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汽车,引得全村老小都围上来看热闹。
从车上下来的人中,有个戴着鸭舌帽的高个子中年男人,正是张艺谋导演。
他们这次来,是为了新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选小演员。
剧组工作人员在村里找了一圈,最后在村后的山坡上找到了正在放羊的魏敏芝和她的妹妹。
"小姑娘,你会唱歌跳舞吗?"副导演蹲下身,和气地问她们。
妹妹害羞地躲到魏敏芝身后,魏敏芝却挺直了腰板,大声回答:"我会!"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带着农村孩子特有的倔强和纯真。
就是这个眼神,打动了张艺谋。
接下来的几个月,魏敏芝第一次离开家乡,跟着剧组到各地拍戏。
她从来没见过摄像机,更不懂什么是表演。
张艺谋告诉她:"你就做你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演。"
于是,在镜头前,魏敏芝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那个倔强、认真、不服输的农村小姑娘。
电影拍完后,魏敏芝跟着剧组到北京参加首映式。
她第一次穿上漂亮的裙子,第一次走在红地毯上,闪光灯照得她睁不开眼。
有记者把话筒递到她面前,问:"你想当明星吗?"
魏敏芝红着脸,不知该怎么回答。
说实话,经过这几个月的拍戏经历,她确实对演艺圈有了向往。
但张艺谋却找到了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适合当演员。
娱乐圈太复杂,以你的条件,不如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做着明星梦的魏敏芝。
她收拾行李,带着剧组给的片酬,回到了那个小山村。
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每天清晨,魏敏芝还是要帮着家里喂猪、做饭,然后步行五里山路去上学。
不同的是,现在村里人看她的眼神都带着惋惜:"多好的机会啊,怎么就回来了呢?"
就连亲戚也劝她:"趁着现在有名气,去城里打工多好,赚钱补贴家用。"
但魏敏芝始终记得张艺谋的话。
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
冬天的早晨,教室里没有暖气,她就裹着棉袄在走廊里背书,冻得直跺脚。
夏天的夜晚,蚊虫肆虐,她就在蚊帐里打着手电筒做题。
她知道,读书是她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4年,魏敏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外国语大学。
选择专业时,她毅然选择了影视传媒专业。
虽然没能成为台前的明星,但她对影视艺术的热爱从未消减。
大学期间,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经常在图书馆待到闭馆。
大学毕业后,魏敏芝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在异国他乡,她一边在餐厅打工赚取生活费,一边刻苦学习。
有时候忙到深夜,她也会想起那个小山村,想起第一次见到摄像机时的紧张和兴奋。
正是这些回忆,支撑着她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在美国,魏敏芝结识了后来的丈夫,一个同样热爱电影的华裔青年。
两人志同道合,最终在美国定居。
如今,魏敏芝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制片人。
虽然很少在媒体前露面,但她制作的纪录片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2018年,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魏敏芝作为嘉宾受邀出席。
巧合的是,张艺谋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时隔近二十年,两人再次相遇。
张艺谋看着眼前这个自信从容的职业女性,完全无法将她与当年那个放羊的小姑娘联系在一起。
"张导,谢谢您当年的那句话。"魏敏芝微笑着说,"是您让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为明星,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张艺谋感慨地点点头:"你做得很好,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如今,魏敏芝经常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
她总是告诉孩子们:"读书可能不会让你成为明星,但一定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的故事,也成为了那个小山村最动人的传说。
每当有孩子想放弃学业时,大人们就会讲起魏敏芝的故事。
那个放羊的小姑娘,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每当夜深人静时,魏敏芝还会想起那个改变她命运的夏天。
山坡上的羊群,村口的打谷场,还有那个问她"会不会唱歌跳舞"的陌生人。
一切都像是昨天发生的,又仿佛过去了很久很久。
唯一不变的是,她始终记得自己来自哪里,要往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