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飞行员王柱书驾机歼敌,一时大意,投副油箱时误把减速伞给扔了,眼看敌机

混沌于浮云 2025-10-30 18:57:13

1967年,飞行员王柱书驾机歼敌,一时大意,投副油箱时误把减速伞给扔了,眼看敌机就在眼前,他一个动作竟让他获得了一个一等功! 王柱书1934年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农村日子苦,他小时候就帮家里干农活,接触了不少基层工作。1947年他加入当地武装工作队,参与一些地方任务,积累了点经验。1951年5月,17岁的他正式参军,进了陆军部队,主要搞步兵训练和作战准备。部队生活让他从一个农村小子逐步适应军营纪律,学会了基本军事技能。 1953年3月,王柱书转入空军航校,开始专业飞行训练。他在那儿系统学航空理论、飞行技术,还练歼击机操作。1955年毕业后,他被分到海军航空兵部队,当上飞行员,主要负责日常巡逻和训练飞行。海军航空兵那时候刚起步,他从基础做起,飞各种任务,慢慢积累实战经验。 在海军航空兵,王柱书一步步提升。1959年2月,他加入党组织,这对他来说是个重要节点,继续钻研飞行技能。到1967年,他已经当上海军航空兵第6师第16团副大队长,负责带队执行防空作战。那时候海军航空兵主要守卫沿海,面对外来威胁,他参与了不少巡逻任务,熟悉高空作战环境。 王柱书在部队里注重实战训练,经常飞歼-6战机,这种飞机是国产的,速度不如敌方先进,但机动性强。他带队时强调团队配合,执行任务时总保持警惕。1967年前,他已经飞过上百次,积累了对敌战术的理解,比如如何利用地形和天气避开敌方优势。 1967年6月26日14时51分,防空雷达在海南岛文昌县东南135公里上空探测到一架美军F-4C战斗机,高度8500米,时速850公里。海军航空兵第6师指挥员判断敌机意图入侵,立即下令王柱书和僚机吕纪良双机从海口机场起飞。当时天气复杂,9000米高空有大面积浓积云和积雨云,600米低空有雷雨,两人驾驶歼-6快速爬升到10000米。 地面领航员通过雷达不断报告敌机位置,美机采用擦边战术,在领海线附近反复进出。王柱书按照指示,在海岸线上巡逻待机。敌机第一次侵入陵水地区,王柱书准备左转攻击,美机突然左转下降脱离领空。几分钟后,敌机从万宁以东再次进入,王柱书第二次逼近,美机加速飞离。 第三次,美机在陵水以东55公里处右转侵入。王柱书立即左急转,驾驶战机向太阳方向逼近,利用阳光干扰敌方视线。F-4C挂载4枚导弹和副油箱,银色机身反射光芒。王柱书准备抛弃副油箱减轻重量,但手指滑动导致减速伞脱离,副油箱未掉落。吕纪良报告长机异常,王柱书指示继续监视敌机。 王柱书携带副油箱继续接近,到300米时用光学瞄准具锁定敌机尾翼。在250米距离,三炮齐射击中F-4C右水平尾翼,一直打到204米。吕纪良补射几发炮弹,美机爆炸,残骸坠入榆林以南海域。从发现到击落过程持续40秒。这次空战创造了亚音速战机用机炮击落超音速战机的记录,体现了在装备代差下通过战术取胜。 返航时,王柱书面对无减速伞和带副油箱的状况,飞机速度过高。他拉起操纵杆复飞,绕场盘旋消耗速度。战机着陆时轮胎与跑道摩擦产生青烟,刹车片磨损严重。地勤检查发现刹车片几乎成铁屑,这次着陆展示了飞行员的冷静处理能力,避免了更大事故。 这次空战从起飞到结束,王柱书和吕纪良面对F-4C的性能优势,F-4C最大速度2.2马赫,装备先进雷达和导弹,而歼-6只有1.3马赫,靠光学瞄准和机炮作战。他们通过多次逼近和阳光战术,抓住敌机盲点,证明了飞行员技能的重要性。 王柱书和吕纪良荣立一等功,大队记集体三等功。部队总结经验,强调在劣势下利用环境因素取胜。这次击落粉碎了敌方擦边战术,增强了防空信心。奖品包括一套书籍和一支钢笔,部队还多发了红烧肉罐头作为庆祝。 王柱书继续在海军航空兵服役,参与国土防空作战,包括击落U-2侦察机行动。他带领飞行队执行高空拦截,协调地面雷达和导弹部队,成功击落入侵高空侦察机。U-2是美军高空侦察机,高度达2万米以上,王柱书参与的行动中,部队用导弹和战机结合,多次击落此类敌机。 到1980年代,王柱书从部队退休,移居上海军休所。他在那儿过退休生活,保持日常活动。晚年,王柱书参与老兵口述访谈,向青年讲述飞行经历,复述空战细节。他摩挲立功证书,强调领空保卫的意义。87岁时,他仍能清晰回忆每个操作步骤。

0 阅读:47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