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西安一名6岁女童不幸被拐,整整九年,她隐忍不发,每天背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甚至偷偷攒了500块钱,最终不仅成功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还将人贩子送入监狱! 2014 年西安警方办公室,程颖的指尖划过 DNA 报告上的 “匹配成功”。 她抬头时,看见门口夫妇的白发,突然哭出声:“我是程颖,家在大白杨。” 母亲冲过来抱住她,父亲的手抚过她的头发,声音哽咽:“找了你九年。”民警轻轻带上房门,给这家人留出团圆的空间。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三人紧握的手上,温暖又刺眼。 时间跳回 2013 年成都华阳的蜂蜜店,程颖正低头打包蜂蜜。 养父母在里屋算账,她悄悄摸出藏在围裙里的手机。 这是她攒了半年钱买的二手手机,屏幕还有道裂痕。 打开贴吧,她熟练地找到 “西安寻亲” 板块,发布新帖。 “2005 年被拐,女,原名程颖,记得家在西安大白杨,求线索。” 这是她第 37 次发帖,之前的帖子大多没人回复。 这次却很快收到一条私信,来自西安网友 “长安客”。 “大白杨分东村和西村,你还记得家里附近有啥标志吗?” 程颖盯着屏幕,努力回想:“好像有棵大杨树,还有个公交站。” “我去那边打听下,你注意安全,别让养父母发现。” 网友回复。 那段时间,程颖每天趁看店空隙和网友联系。 她还偷偷在笔记本上画家乡的样子:大杨树、公交站、红砖墙。 画完就藏在蜂蜜罐后面,生怕被养父母看到。 有次养父翻东西时差点发现,她赶紧借口 “记进货单” 抢了回来。 她知道,这本笔记本是她回家的唯一希望。 思绪又回到 2007 年,程颖刚被转卖到成都。 王丽把她交给这对夫妇时,说 “这孩子听话,你们好好养”。 程颖攥着衣角,看着陌生的蜂蜜店,心里默念 “我叫程颖”。 养父母让她喊 “爸妈”,她没吭声,就被扇了一耳光。 从那天起,她学会了顺从,给蜂蜜称重、打扫卫生,从不反驳。 九岁的她,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帮养父母干活。 早餐只有一个馒头,她还会省下一半,藏在口袋里。 不是饿,是想攒着,万一有天能自己回西安。 她还偷偷问店里的客人:“你知道西安大白杨吗?” 大多客人只是摇头,只有一次,一个老人说 “那是个老村子”。 2010 年,程颖 11 岁,养父母让她帮忙看店,不再送她上学。 她没反抗,反而主动说 “我能看好店,还能多赚点钱”。 养父母很满意,慢慢让她管店里的零钱,对她也放松了警惕。 她趁机攒下每一分能省的钱,藏在床板下的小铁盒里。 铁盒里除了钱,还有她捡的杨树叶,因为家乡有棵大杨树。 2013 年底,“长安客” 给程颖发消息:“我在大白杨村看到寻亲启事了。” 附来的照片上,是程颖六岁时的样子,下面写着父亲程竹的电话。 程颖看着照片,眼泪掉在手机屏幕上,模糊了字迹。 “你能帮我联系他吗?别说是我,我怕万一不是。” 她回复。 “放心,我先核实,不会让你冒险。” 网友的话让她安心。 “长安客” 拨通程竹电话时,程竹正在外地贴寻亲启事。 听到 “程颖” 两个字,他立刻停下手里的活:“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网友把程颖的情况说完,程竹激动得声音发抖:“我马上回西安!” 他连夜赶回去,和网友见面,看了程颖现在的照片和画的家乡图。 “是她,肯定是她!” 程竹红着眼眶,立刻报警。 2014 年初,在警方安排下,程颖偷偷采集了血样。 她借口 “去医院体检”,跟着民警去了派出所。 抽血时,她紧张得攥紧拳头:“要是不匹配怎么办?” 民警安慰她:“只要你没记错信息,一定能找到家人。” 半个月后,DNA 结果出来,程竹夫妇接到通知,立刻赶去警方。 团圆那天,程颖跟着父母回了西安的家。 2018 年高考,她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和父母一起去给网友 “长安客” 送了锦旗。 大学期间,程颖加入了学校的防拐志愿者团队。 父亲程竹也成立了民间寻亲组织,帮更多被拐家庭找孩子。 他们还经常去派出所,协助警方整理寻亲信息。 程颖说:“我能回家,靠的是很多人的帮助,我也要帮别人。” 如今,程颖已经毕业,在西安一家公益机构工作。 王丽和成都的养父母都已被判刑,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程颖从没去看过他们,她说:“我只想珍惜现在的生活。” 偶尔,她会收到被她帮助过的孩子的消息,说 “谢谢程姐姐”。 每次看到这些,她都觉得很满足:“能帮到别人,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她的故事,也成了很多寻亲家庭的希望,激励他们不放弃寻找。 主要信源:( 西安晚报 ——女孩学校门口被拐走 10年后获警方成功解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