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巴西对中国出手了! 巴西这波操作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明明是自家企业撑不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30 17:39:31

忘恩负义,巴西对中国出手了! 巴西这波操作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明明是自家企业撑不起场面,反倒给靠真本事吃饭的中国钛白粉扣上 “倾销” 的帽子。10 月 28 日巴西外贸委员会那纸终裁来得突然,五年反倾销税一征,看似是保护本土产业,实则藏不住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尴尬。 先看看巴西市场的基本盘,本土能拿得出手的钛白粉企业就 Tronox 一家,这独苗不仅产能跟不上趟,价格还飘得厉害,一吨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敢卖到 2800 到 3400 美元。 早几年这家企业就出过产能问题,南非和澳大利亚的矿山接连减产,新增产能更是没影儿,连锆英砂这种原材料都得靠涨价维持运营,哪还有精力满足巴西本土的需求。 反观中国钛白粉,这两年在巴西的市场份额从 71% 冲到 80%,几乎攥住八成进口量,靠的可不是低价抢市场,而是实实在在的性价比。 江西添光化工这种 1971 年就建厂的老企业,几十年磨下来的工艺可不是闹着玩的,人家的金红石型产品离岸价才 2270 美元一吨,比巴西本土货便宜近三成,质量却一点不含糊。 这价格优势根本不是靠亏本赚吆喝,而是中国钛白粉产业磨了几十年的硬功夫堆出来的。要知道国内硫酸法钛白产量占比常年超过 80%,早年也面临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但企业们没想着走捷径,反倒死磕技术升级。 攀钢牵头搞的 “基于多模态协同的钛白基料粒度多级调控” 项目,直接把在线水解晶种调控技术做到了国际领先,开发出世界首套水解晶种质量在线判定仪,还靠机器学习建立了粒度预测模型,彻底结束了过去靠 “老师傅经验” 判定工艺的历史。 这套技术用到 5 条产线后,重庆钛业的关键指标合格率直接冲到 97% 以上,东方钛业也达到 95% 以上,比不少国际品牌的品控都稳。除了硫酸法做精,氯化法这种高端工艺也被突破,龙佰集团这种市值 440 多亿的龙头企业,早就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原材料成本、能耗成本都控得死死的。 要知道钛白粉生产里,原材料占直接成本的 65%,燃料动力占 10%,中国企业就是靠技术优化把这些成本项一一压缩,才拿出 2270 美元一吨的实在价格,这和 “倾销” 压根不沾边。 再看实际的出口数据,2024 年 12 月单月,河南对巴西出口钛白粉 255 万多千克,安徽 200 万千克,湖北 174 万千克,这些货能顺利进入巴西市场,靠的是下游企业用脚投票。巴西的涂料、塑料企业又不傻,同样的质量下,能省近千美元一吨的成本,换成谁都会选中国货。 而且中国钛白粉早就经受过国际市场的考验,之前欧盟搞反倾销,就算给龙佰集团定了 0.74 欧元 / 公斤的从量税,不少欧洲客户还是抢着下单,就是因为认可中国产品的稳定性。 巴西市场也是一个道理,Tronox 自己产能跟不上、成本下不来,眼睁睁看着中国货凭实力占领市场,不琢磨着升级技术,反倒找政府搞贸易保护,这操作确实不地道。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钛白粉进入巴西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江西添光化工这种企业,从抚州磷肥厂一路发展过来,攒了几十年的生产经验,光是专业技术人员就有 106 人,其中高级职称就有 6 人,这种技术沉淀可不是临时抱佛脚能赶得上的。 现在巴西搞反倾销,表面上是给中国企业设门槛,实际上苦的是本土下游产业,原本 2270 美元能买到的优质货,以后可能要花更高的价钱,要么就得被迫接受 Tronox 的高价产品,最后成本还得转嫁到巴西消费者身上。 之前欧盟反倾销的时候,行业分析师就说过,中国钛白粉的优势是整体性的,除了价格还有质量、供应稳定性和服务,就算加税,这种优势也很难被取代,巴西这波操作,说到底还是没能看清核心问题 —— 不是中国企业 “倾销”,而是自家企业确实没跟上竞争的节奏。

0 阅读:0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