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给了俄罗斯,三百年来最大的觉醒!中国的35万亿,力不可挡。有专家说,普京才是真正明事理的人,因为在他的带领下,大俄迎来了300年来最大的觉醒,而这种觉醒与中国的崛起紧密相连,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俄罗斯满心期待融入西方。叶利钦和普京都曾积极推动加入北约,特别是普京在2001年、2004年和2008年三次申请。 但美国始终将俄罗斯视为战略对手,北约东扩步步紧逼,2008年甚至承诺让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这彻底越过了俄罗斯的战略红线。拉夫罗夫在外交场合激烈抗议,普京也意识到单靠西方根本不靠谱。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开始加速推动东方外交。2008年成为关键转折点,俄罗斯与中国签署边境补充协议,移交银龙岛和部分黑瞎子岛,总计174平方公里。这个划界协议不仅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更像是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 能源合作紧随其后迅速展开。2009年2月,俄罗斯石油管道公司与中石油签署协议,中国提供250亿美元贷款支持东西伯利亚油田开发,换取20年原油供应。这条能源动脉从西伯利亚苔原延伸到中俄边境,为两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到2014年,中俄又敲定总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大单,Power of Siberia管道于2019年底开始向中国输气。 这些合作在俄乌冲突后显得更加重要。西方实施严厉制裁,甚至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但中国这个35万亿体量的经济体为俄罗斯提供了强大缓冲。 双边贸易额从2008年的559亿美元猛增至2023年的2401亿美元,中国成为俄罗斯头号伙伴,占其出口30%以上。莫斯科进出口博览会上中国机械设备热销,符拉迪沃斯托克口岸卡车川流不息,俄罗斯进口中国高铁部件,中国工厂使用俄罗斯天然气炼钢。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俄罗斯社会层面。美国媒体观察到,俄罗斯年轻人现在觉得中国很酷,纷纷学习中文。莫斯科的公立学校中文课程供不应求,就连理工学院也开设汉语课。招聘网站数据显示,要求掌握中文的职位近年来激增。俄罗斯精英阶层雇佣中国保姆教孩子中文,月薪高达5000美元。 中国汽车在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去年销量突破90万辆,而2021年仅有11.5万辆。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坦言,虽然他认识的人仍觉得宝马更有面子,但不少人已经从保时捷换成了中国品牌理想。 有五个孩子的杂志编辑亚历山大·格雷克指出,他14岁以上的孩子可能还喜欢西方,但更小的孩子对西方几乎一无所知,周围全是中国制造的产品。 普京的这一战略转向让俄罗斯从单纯面向西方转变为欧亚多维发展。有分析认为,这是俄罗斯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最大的觉醒。 过去三百年,俄罗斯一直以欧洲国家自居,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文化。但现在俄罗斯人首次意识到与亚洲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性。 中俄财长会议定期举行,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同意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强财政税收合作。结算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减少对美元依赖。这种合作不仅限于能源和贸易,已扩展到科技和生态领域。 普京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俄中关系可靠稳定,这种关系本身就加强了世界稳定。他认为两国国家利益契合,是邻邦,建立良好关系对双方都有益。特别是在世界动荡加剧的时刻,这种关系显得更加重要。 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觉醒确实堪称俄罗斯三百年来最大转变。俄罗斯不再将东方视为欧洲的异国替代品,而是商业、旅游和学习的主流方向。正如俄罗斯科学院专家所说,俄罗斯人仿佛刚刚发现了另一个星球。 这种相融不仅稳定了俄罗斯经济,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动能。比起叶利钦时代单方面追逐西方,普京更注重主权独立,避免盲目融入。俄罗斯民众也展现出对这种东方转向的支持,尽管国内存在对西方产品的眷恋,但大趋势已不可逆转。 普京的觉醒让俄罗斯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而中国的35万亿购买力为这条道路提供了坚实保障。从能源合作到人文交流,从贸易往来到战略协作,两国关系真正实现了相互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