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0-30 10:34:35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可是张汝京却说,不要就不要!他说是家国情怀使他放弃一切回来报效祖国! 在中国的半导体圈里,很多人把张汝京叫作“芯片教父”,他的人生始终围绕“建设”两个字:建设工厂、建设产业链、建设人才体系。 他走的每一步,都带着一种明确目标——让中国不再依赖别人,这和他父亲的愿望有关,父亲临去世前只说了一句:能不能回大陆建一座工厂。 张汝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州仪器,在那里干了二十年,从一个普通工程师一路做到副总裁,期间,他亲自参与和主导了十多座晶圆厂建设。 他不只是规划和动嘴,还要盯工期、调资源、处理技术问题、协调各方人员,因为这些经历,他被业内公认是“最懂建厂流程的人”之一。 但只要是大规模建设,就必然和既有利益发生冲突,他创立的世大半导体在1997年被台积电收购。 后来进入台积电体系后,他提出在大陆建厂,但内部多次否决,张忠谋拿股票期权留人,甚至出言威胁要走的话,一分的股票分成也别想拿。 张汝京直接选择放弃,他觉得事情一旦与国家发展相关,个人收入再高也没意义。 2000年,他来到上海创立中芯国际,但那时国际上对中国半导体实行严格封锁,情况危急。 别人看到的是困难,他看到的是突破点,整机不让进口,他就把设备拆成零件,分批绕道新加坡,再运到中国组装,如果常规贸易路线卡住,他还能想到以“教会捐赠”的方式让设备过关。 为省钱,他大规模买二手设备,然后带领三百多名工程师日夜调试、拼接,用工程经验把设备发挥到极限。 凭着这种近乎硬扛的做法,他只花了13个月就把中国第一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跑了起来,当时全球建同类产线普遍要24个月以上。 2003年,台积电在美国对中芯国际发起专利诉讼,这场拉锯持续六年,最终,中芯国际败诉,赔款加转股损失巨大。 更关键的是,作为和解条件,张汝京必须离开自己一手带起来的企业,而且三年内不能再从事半导体产业,这对他是沉重打击,但也让中国在后续发展道路上少了更多法律阻碍。 离开中芯后,他并没有退休,他把目标从“建一家企业”转向“补整个产业链”,2014年,他创办新昇半导体,专攻300毫米大硅片,这东西长期被外国垄断,是芯片产业的基础材料。 经过三年技术攻关,他们终于做出了可量产的产品,成功后,他把公司交给国企管理,自己退出前线,他觉得这件事完成就好,不必长期握在自己手里。 18年,70岁的他又在青岛创立芯恩半导体,他提出CIDM模式,目的是让更多中小企业共享研发和产能,让产业链更完整,不再只有大企业能活,他认为生态越完整,中国芯片的底气就越足。 四年后,74岁的他加入积塔半导体,专注高难度的汽车芯片,他判断这是未来工业短板,如果不提前布局,中国会再次受制。 到25年,他又出现在大学讲台上,担任上海电力大学特聘教授,他希望更多年轻人愿意进入实业,不被短期利润诱惑,愿意沉在制造业里面。 从建工厂,到补材料,再到创新模式,然后培养人才,他的思路一步接一步,他不是只盯着一家公司的成功,而是想着让整个产业长期运转。 信源:张汝京四次创业助造“中国芯” 中芯国际跻身全球第四盈利年超百亿.--金融界.--2023-06-05 09:08

0 阅读:53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