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纯电车,续航测试已经没太大意义了。
一、从“续航焦虑”说起
以前大家买电车最关心的就是续航。比亚迪第五代 DM-i 跑出过2000km,理想 i8 也跑出了690km。这些数据看着都很震撼。但你真问车主:你上次一箱油、一块电跑了多久?大部分人,其实根本没注意。
二、真实用车体验:续航焦虑被“生活方式”取代
我自己开过各种类型的车:
混动车:
理想 L9、问界 M9、方程豹豹5。家里有充电桩,基本天天插着,两天一充成了习惯。城里几乎都是纯电在跑,从来没焦虑过油耗或续航。只焦虑过怎么省钱。
纯电车:
iCAR V23、方程豹钛3,官方501km 续航,
城市通勤完全没问题,日常也开得不少。充电方便,根本没想过“还能跑多远?”“续航够不够?”
长途体验:
理想 i8、小米 SU7、YU7这些纯电车,
标称续航超过700km,实际跑高速400km 完全没问题,体验下来也很正常。不会和前面能加油的增程车产生补能体验上的落差。
特别是理想的5C 超充,哪怕剩下0%,随便找桩都能补电,真没什么焦虑。
春节开 MEGA 跑了2000多公里,和油车体验没区别—这就是我后来换 i8 的关键原因。
三、我的结论:
买电车,按统一标准的 CLTC 就够了。
✅ 城市用车
500km CLTC续航的车,日常通勤完全足够。
✅ 长途出行
700km CLTC续航的车,几乎无焦虑。
因为现在的补能基建真的太完善了—高速超充、城市桩、App导航桩,配合800V平台的普及,
“续航焦虑”其实已经不复存在。
四、真正影响续航的,其实是你自己
有的车运动调校强,你喜欢快开,能耗自然高。
有的车偏家用、辅助驾驶强,你开得温柔,能耗自然低。所以差别不在车,而在驾驶习惯。
五、再说个“终极结论”
现在买车,续航超过700km以后,“续航”已经不是第一考虑因素了。
你真正该看的,是:
●设计是不是你喜欢的?
●内饰、智能化能不能给你带来情绪价值?
因为今天的基建和技术,
已经让700km 续航的纯电车在补能体验上与油车没区别。冬测夏测,看看就行,别太当真。还是首先把它当个车。
电动车的竞争,已经从“能跑多远”,变成“能让你多喜欢”。还会从卷参数变成卷体验。油车竞争到最后也不是比的谁油箱大。
以上,都是充电设施完善的北京带来的体验,其他城市大家评估一下,充电不完善的,选混动,油车,没问题。
新能源汽车专家称燃油车退场论仍为时尚早燃油车销量连续四个月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