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发“大陆是台湾的最大底气”这话,那意义可太值得琢磨了。民进党抓高安国将军,明显就是搞“杀鸡儆猴”,想吓唬那些对他们不那么顺从的人。而郑丽文在这时候说出这种话,就像是在民进党鼓吹的“谋独”泡沫上扎了一针。 这件事,其实不只是一个人讲了一句话那么简单,你要看它出现的时机,民进党正在通过司法手段打压统派声音,试图制造寒蝉效应,让反对的人不敢说话。 而郑丽文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把“底气”这个词,从大陆和台湾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提了出来。 这不只是政治表态,更像是一种现实提醒:台湾的底气,从来不是靠硬拗的“独立”口号,而是扎根于两岸之间那些割不断的经济联结、文化血缘和历史轨迹。 有人说,台湾人最关心的是肚子饱不饱、日子过得好不好。 这话实在,你看台湾的农产品出口、科技产业供应链,多少是靠大陆市场支撑的? 再说语言、信仰、宗亲文化,哪一样不是同根同源?这些都不是喊几句政治口号就能切断的。 郑丽文这句话,其实是把很多人心里知道却不敢明说的现实,摊到了台面上。而从民进党现在的做法来看,越是加大对统派的打压,越透露出某种焦虑。 他们怕的,或许正是这种“底气”被越来越多人认同。 因为一旦人们意识到,两岸关系的稳定不是靠对抗,而是靠合作、靠融合,那种“倚美谋独”的叙事就很难再让人信服。 当然,也有人批评这是“依附论”“丧失立场”,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看,这句话背后更像是在提出一个选择:是继续走在对抗的老路上,被少数人绑架进入危险的局面?还是认清现实,在两岸共同的文化与利益中寻找真正可持续的出路? 某种意义上,郑丽文这句话,不只说给台湾社会听,也是说给对岸听。 它暗示着在岛内,仍有人不愿被“台独”极端路线代表,仍有人相信两岸可以有不同以往的相处方式。 而大陆方面的回应也一贯明确:对于统派声音的支持,对于“台独”行为的警告,都是基于一个中国原则的不可动摇的立场。 说到底,这句话之所以能激起波澜,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台湾社会最深层的一个矛盾:要继续活在人为制造的恐惧和对立里,还是坦然接纳那些早已存在、无法切割的联结,从而找到真正的安全感? 这或许不是一个能立刻有答案的问题,但郑丽文把它讲出来,就已经让讨论不能再绕开现实。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