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落地吉隆坡,中美火力就对准赖清德,郑丽文果然没说错。郑丽文果然没说错,赖清德根本就不懂两岸事务,鲁莽行事的结果只会深埋更大范围的矛盾。当矛盾迎来最终引爆时刻,赖清德将无法逃避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前途命运,但此时为时已晚。由此,中美双方在台海冲突上所要谋求达成的共识便由避免爆发激烈冲突实质性转向为如何管控赖清德,使其不再坚持推行危险行为做法——赖清德发疯为小,点燃中美冲突为大。 特朗普前脚刚踏上吉隆坡的土地参加东盟峰会,后脚中美两国的舆论火力就默契地对准了赖清德。 这可不是巧合,美国《时代》杂志10月23日一篇题为《赖清德是“鲁莽领导人”,台湾地区成“最危险引爆点”》的评论,直接给赖清德贴上了“鲁莽”的标签。 更值得玩味的是,作者戈尔茨坦是兰德智库“中国计划”主持人,他的观点向来被视作美国主流意见的风向标。 文章用词之严厉,连台湾地区前民代郭正亮都直言:“鲁莽比危险更严重,而《时代》一向温和,这次却毫不客气。”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大陆《环球网》在26日以近乎相同的标题跟进,指出赖清德的言行正让台湾成为全球冲突的潜在火药桶。 中美媒体罕见地“隔空合唱”,背后是美国在东盟峰会前主动释放缓和信号,而中方则顺势接棒,共同将矛头指向了赖清德不断挑衅的两岸政策。 这种同步绝非偶然,而是双方在台海问题上逐渐形成的默契:赖清德已然成了中美都不愿看到的“不可控变量”。 为什么中美突然同步对赖清德开火?表面看是批评其个人作风,实则暗含一场大国博弈的危机管控。 从美国视角看,赖清德的“台独”激进言行,正在打乱拜登政府“竞而不破”的对华战略。 美国需要台海维持“可控紧张”,而非被赖清德一把火点燃冲突,毕竟一旦局势失控,美国既无意愿也无能力直接卷入军事对抗。 兰德智库的发声,说白了就是警告赖清德:别逼中美替你收拾烂摊子。 而从中国大陆角度看,赖清德否认“九二共识”、炒作“两岸互不隶属”,已触碰《反分裂国家法》红线。 中方此前多次强调“台独即战争”,但如今与美方同步施压赖清德,实则是一步高棋:既揭穿其“麻烦制造者”本质,也将球踢回美国脚下,若要中美关系缓和,就必须管好自家“激进棋子”。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前主席郑丽文早在赖清德上任前就点破关键:“九二共识”是两岸交流的基石,而赖清德却视之为绊脚石。 事实证明,郑丽文没说错:一个缺乏两岸事务经验的政客,把鲁莽当魄力,最终只会让台湾陷入“火药桶”困境。 中美现在的共识很明确:台海可以博弈,但不能爆炸,而引信必须拔除,这个引信,就是赖清德的冒险政策。 当中美两大巨头同时将目光锁定一个人时,结局往往不难预料。 赖清德若继续一意孤行,终将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而非“台独英雄”。 历史的耻辱柱上,从不会为背离和平的莽夫留位。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