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风水轮流转,从前带头掐我们芯片脖子的台积电,现在也被我们扼住喉咙了。 熟悉半导体行业的人都知道,台积电在先进制程领域的地位有多稳固,全球近 60% 的高端芯片都出自它的工厂,苹果、高通这些巨头都是它的核心客户。 前几年一提起台积电,多少人都觉得头疼,那可是说断供就断供的主儿,手握最先进的工艺,想给谁代工就给谁代工,不想给的话,再大的企业也得卡脖子。 想从台积电拿到先进制程的订单都得看脸色,可现在情况悄悄变了。就拿这次断供的关键材料来说,涉及的是芯片封装用的环氧塑封料,还有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光刻胶辅助材料,而这些材料全球近 70% 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企业手里。 可能有人会问,台积电就不能换其他供应商吗?还真没那么容易。半导体材料讲究的是 “认证周期长、替换成本高”,一款材料从送样测试到正式量产,最少得两三年时间,而且一旦更换供应商,芯片的良率可能会大幅波动,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去年台积电就曾尝试从日本和韩国企业采购同类材料,但测试后发现,无论是材料的稳定性还是性价比,都比不上中国供应商的产品,最后只能继续合作,更关键的是,不只是这些基础材料,在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领域,中国企业也在慢慢打破垄断。 比如台积电生产 7 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时,需要用到的晶圆切割设备,现在中国产的设备在精度和效率上已经能和国际巨头持平,而且价格还低了 20% 左右,去年台积电南京厂就采购了一批中国产的晶圆切割设备,使用后反馈良好,今年还计划扩大采购规模。 其实这种局面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过去十年,我们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持续投入,光是研发经费就超过了 5000 亿元,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就拿环氧塑封料来说,十年前全球市场基本被美国和日本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只能生产中低端产品,可现在通过技术攻关,中国企业已经能生产满足 7 纳米制程需求的高端环氧塑封料,而且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不足 5% 提升到了近 30%。 台积电现在面临的压力还不止这些。全球芯片市场需求波动较大,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同比下降了 8%,笔记本电脑芯片出货量下降了 12%,这导致台积电的部分先进制程产能出现闲置。 而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芯片制造企业正在快速崛起,中芯国际已经实现了 14 纳米制程的稳定量产,今年还计划扩产,这对台积电来说,无疑是又一个挑战。 当然,台积电也在想办法应对。比如加大在日本和美国的建厂力度,试图分散供应链风险,同时也在和中国的材料供应商协商,希望能签订更长期的供货协议,保证产能稳定。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想要摆脱对中国材料的依赖,难度不小,毕竟中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说白了,就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当美国试图用芯片技术锁死中国的发展路径时,它可能没算到,对方手里也握着一张能直接掀桌子的底牌。台积电被夹在中间,左右逢源的时代红利已经彻底吃干抹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