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事评论员郭正亮说:“我发现同样是外国军舰擅闯南海,中国对日本的的态度和其它国家完全不一样。对其它国家都是喊话驱离,对日本‘咣咣’就是两炮,虽然不是直接对着军舰打,是打军舰前方的水面,但那可是实打实的真炮弹。” 其实郭正亮说的这种场景,在南海可不是头一回,这背后的门道说白了就是“看菜下碟”,挑事的程度不一样,挨的“待遇”自然不同。就拿之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军舰闯南沙海域那回说,解放军的054A护卫舰二话不说就靠了上去,无线电里英日双语喊了好几遍警告,日舰愣是装作没听见,还一个劲往仁爱礁方向凑。眼瞅着对方不搭理,中方护卫舰的主炮直接开火,两发炮弹砸在日舰前头50米的海面上,水花溅得老高,日舰立马就怂了,赶紧掉头溜了。 换了别的国家,待遇可就不一样了。菲律宾的船强闯仁爱礁,咱们海警一般就是开水炮、挡航线,把路堵死就行;美国军舰来台海或者南海晃悠,中方也多是派舰机跟着监视,再通过外交渠道提抗议,不会轻易动真家伙。唯独日本,一闯就得吃实弹警告,这可不是偏心眼,实在是日本的操作太欠收拾。 日本本身就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国,却比谁都上蹿下跳,一门心思要把水搅浑。这些年它跟着美国搞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还拉着菲律宾、澳大利亚在南海搞联合军演,去年更跟菲律宾签了《互惠准入协定》,把军事存在搞成了常态,甚至盘算着在菲律宾建军事基地。这种拉帮结派的“搅局”,比单纯的舰船闯入要恶劣得多,等于是把外部势力往南海里拽,这可不就是往中方底线上踩吗? 中国海警法里本来就写着,对拒不服从警告的外国船只能采取强制措施,实弹警告算是最高级别的应对了,一般只有对方反复挑衅才会用。日本军舰那次就是典型,警告不听还一个劲往前冲,这不正好撞在枪口上。再说了,再加上历史那笔账,从甲午到抗战,咱对日本的挑衅本来就更敏感,它还偏要往南海这敏感地带凑,可不就得吃点硬的? 说白了,这差异化应对就是精准拿捏:愿意坐下来谈的,咱留着沟通的门;要是想拉外人来挑事,那对不起,实弹伺候。越南之前在岛礁上搞点建设,中方也就是外交上提个抗议;日本偏要搞“狐假虎威”那一套,自然得挨更狠的。这可不是针对谁,是规矩摆在这里,谁碰红线谁就得受着。 那些觉得中国对日本“下手重”的,其实没看清本质。南海要的是稳定,不是谁想来撒野就能来的。日本要是安安分分不插手,哪会挨炮弹警告?它偏要跟着美国当马前卒,还想借南海给自己解禁集体自卫权找借口,算盘打得太精,也得看看对方答不答应。 这两炮与其说是警告,不如说是给日本划下的底线——别以为拉着外人就能在南海撒野,真碰到底线,炮弹可不认人。而且这也给其他想跟风挑事的国家提了醒,别觉得中国好说话,不同的挑衅方式,就得接不同的回应,想浑水摸鱼的,最后只会溅自己一身泥。 参考资料: 中国南海研究院:《关于南海立场,西方为何总在炒作中国对待菲越 “双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