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亿!钟睒睒四度成首富,卖水的凭啥干过互联网大佬? 2025胡润百富榜一出来,直接让人惊掉下巴!71岁的钟睒睒带着5300亿身家,第四次坐上中国首富宝座,比去年还多赚了1900亿。 要知道榜单前几全是互联网、新能源的大佬,张一鸣、马化腾、曾毓群、雷军排二到五位,全是顶流行业的头儿,钟睒睒卖水出身,咋就这么能打? 谜底藏在财富构成里,他80%的财富都来自农夫山泉。这牌子咱们天天喝,没想到这么能赚,光最近一年就给钟睒睒分了70多亿红利,简直是“印钞机”级别的存在。 有人说“不就是瓶水吗?”可别小看这生意。农夫山泉近年一直在搞高端化,把普通矿泉水做成了有品牌价值的产品,刚好踩中了14亿人的内需市场,稳稳抓住了消费升级的风口。 榜单里藏着更有意思的变化。泡泡玛特的王宁一年多赚1500亿,冲进前20;雷军靠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财富涨了近2000亿,时隔多年再进前五。 反观以前的“造富大户”房地产,风光早就不在了。2017年前后前100名里三成是房企老板,现在只剩龙湖的吴亚军一个人,新旧赛道的替换太明显了。 为啥卖水的能赢过高科技?根本原因是踩对了“确定性”。互联网、新能源虽火,但波动大,而饮用水是刚需,再加上品牌升级,稳稳吃住了超大内需市场的红利。 这不是钟睒睒第一次“逆袭”。早年间他卖过蘑菇、搞过报纸,四十多岁才跨界做水,靠着“大自然的搬运工”这句 slogan 打开市场,一步步把小水厂做成行业巨头。 对比之下,今年新上榜的376位企业家,大多扎堆在新质生产力赛道。寒武纪的陈天石靠AI算力赚了1500亿,卡游的李奇斌靠卡牌首次上榜就有600亿,赛道选对太关键。 想做成大事,钟睒睒的路数能学。首先得抓刚需,水是人人都要喝的,比小众赛道稳得多;其次要做长线,他花几十年磨品牌,没想着赚快钱;最后得懂升级,老产品玩出新花样才能一直赚。 就像老铺黄金的徐高明,借着金价上涨和品牌升级,第一次上榜就成了“新人之首”;霸王茶姬的张俊杰30岁就靠新茶饮赚了135亿,都是踩对了刚需+升级的路子。 钟睒睒的登顶其实说明一个理儿:不是只有高科技能造富,把普通生意做深做透,抓住庞大的内需市场,照样能成行业顶流。财富的核心从来都是解决需求的能力。 你觉得下一个能冲进榜单前列的会是哪个赛道?身边有没有让你眼前一亮的“小生意大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