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名国民党中将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谁知等到了延安,毛主席却对他挥了挥手

蕊蕊聊过去 2025-10-28 17:38:49

1936年,一名国民党中将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谁知等到了延安,毛主席却对他挥了挥手,告诉他:“你回去吧。“ 1935年夏,湘鄂边界的崇山峻岭里,一场突如其来的伏击改变了国民党中将张振汉的命运。他率部围剿红军,本想一举建功,却落入红二、红六军团的包围圈,成为俘虏。这位保定军校出身的炮兵专家,本该命丧黄泉,谁知红军不杀他,还让他走完长征,到达延安。毛泽东接见时,却说“你回去吧”。这份“赶人出门”的决定,背后藏着怎样的深意? 说起张振汉这个人,得从1935年6月的忠堡战役讲起。那时候,国民党第41师奉蒋介石之命,扑向湘鄂西根据地,张振汉作为师长,带队推进。红军早有准备,在忠堡设下埋伏,一战就把41师主力围住。先头旅长黄百韬见势头不对,扔下队伍就跑了。张振汉丢了师,蒋介石那边肯定饶不了他,他拔枪想自尽,被参谋长拦下,结果成了红军俘虏。 营地里,战士们嚷嚷着要为牺牲的同志报仇,张振汉以为自己这回在劫难逃。可贺龙下令不杀他,先治伤。红军缺药少粮,战士们天天啃粗粮咸菜,张振汉却有细粮开小灶。这份待遇,让他心里直打鼓。他提出想回汉口见家人,再不当兵了。贺龙直言,你丢师的罪,蒋介石能放过你?再说,你保定炮科毕业,是带兵的料,留下来教红军学校多合适。 张振汉起初死活不干,觉得自己是败军之将,教红军打仗脸上挂不住。可萧克、苏振华这些红军干部轮番来劝,讲红军宗旨,谈革命道理,他渐渐松口。1935年8月,他穿上红军服装,站上红军大学讲台,教炮兵战术。从那天起,他的路就跟红军绑在了一起。 没多久,蒋介石调二十多万兵马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得转移。贺龙开军事会议,把张振汉叫去,让他出主意。张振汉熟悉国民党布防,说南边敌人弱,从沅江、澧水间冲出去。贺龙采纳了,部队顺利突破防线,甩开追兵。这次转移,其实就是长征的开端。11月19日,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出发,张振汉随队上路,成为长征队伍里唯一的国民党中将。 长征路上,张振汉的本事派上大用场。攻龙山县城,城墙结实,红军几天拿不下来,伤亡不小。缴获几门山炮没人会用,张振汉上手操作,两发炮弹就把墙炸开缺口,红军一鼓作气进城。金沙江过不去,张振汉建议砍竹子扎筏子,教大家怎么捆牢靠,两万多人安全渡江。玉龙雪山险峻,他滑进雪谷,红军战士拉人链把他救上来,之后轮流抬他走,有些战士倒下再没起来。 这些事,让张振汉看清红军。战士们吃苦在前,救人拼命,他后来对儿子说,以前杀过他们的兄弟,他们却拿命换他的命,这恩得记一辈子。长征全程二万五千里,张振汉从头走到尾,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他也到了陕北。延安窑洞区,黄土高原上,秋风吹尘,他继续在抗大教书,传授军事知识。 张振汉本想在延安安稳教下去,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铁蹄踏进华北,全国抗日呼声高涨。毛泽东单独接见他,从军阀混战聊到北伐胜利,再到延安根据地建设,两人话越说越投机。毛泽东说,现在要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你在国民党圈子、老同学里有威望,能不能回统区帮忙?这事有风险,但关乎抗日大义。 张振汉明白,回去蒋介石不会轻饶他,可民族存亡摆在那儿,他点头答应了。毛泽东站起身,挥挥手,说:“你回去吧。”这份托付,不是赶人,而是党的统战智慧。张振汉收拾行囊,经西安回汉口。消息传开,蒋介石气急败坏,下令武汉的徐源泉就地解决,何成浚负责监视。何成浚是老熟人,没真动手,只是软禁起来。张振汉妻子邓觉先找国民党将领求情,又说张振汉想带兵抗日赎罪,蒋介石勉强免死,但不给官职。 张振汉没把这些当回事,拿着周恩来给的经费,靠旧关系做生意,赚的钱全偷偷送延安。1938年,他去重庆办实业,以商人身份混进国民党军政圈。1943年,何应钦、陈诚上门请他出山,他当上中将高参,借机传递情报,联络抗日力量。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张振汉离开重庆,去上海、连云港,继续商贸,一边为延安筹钱,一边观察国民党动向。 1949年,全国解放在即,张振汉回湖南,利用本地威望,掩护地下工作者,和军政界人士商量和平方案。8月4日,湖南38位国民党高级将领通电起义,加入人民民主政府,长沙没打一枪一弹就解放了。张振汉就这样,完成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延安的嘱托。他的转变,不是红军用什么收买,而是红军把他当人看,把他的本事当回事。从被俘到长征出力,再到统区策反,这一路,体现了党的统战政策多高明,能把敌人变成朋友。 张振汉的故事,就是民族大义的力量。红军长征不光是军事转移,更是人心向背的较量。张振汉从国民党中将,到和平解放的功臣,证明了只有跟着党走,中国才有出路。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