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金融骗局曝光!专挑亲戚朋友下手,已经有人血本无归 我老家楼下的小李,前阵

洒脱风筝 2025-10-28 16:10:40

又一金融骗局曝光!专挑亲戚朋友下手,已经有人血本无归 我老家楼下的小李,前阵子差点把准备结婚的13万积蓄全搭进去。坑他的不是陌生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表哥去年突然回来,穿得西装革履,说自己在做“康养旅游”投资,跟着公司投钱不仅能免费旅游,年化收益能到24% 。小李一开始没动心,觉得“高收益”听着悬,可表哥天天来家里坐,带的礼品堆满了沙发,还翻出手机里的“盈利截图”,说“咱这关系,我能骗你?我亲妈都投了8万”。 架不住这份“亲情攻势”,小李先投了2万试试水。没想到刚过一个月,真有400块收益到账,表哥还特意带他去“公司总部”参观——租来的写字楼装修得特豪华,里面全是“客户”在签合同。看到这阵仗,小李彻底放了心,陆续把剩下的11万全转了过去。他甚至跟未婚妻说,等年底收益到了,婚礼能办得更体面些。 变故发生在第三个月。本该到账的收益没影了,小李给表哥发消息,对方只回了句“系统维护”,再打电话就没人接了。他急急忙忙跑到那栋写字楼,才发现大门贴了封条,里面早就人去楼空,墙上还留着没撕干净的“高息保本”海报。问了物业才知道,这地方租期就三个月,昨天刚到期。 小李蹲在楼下发懵,手机里弹出了表哥的好友申请,附带一条消息:“我也是被骗的,钱拿不回来了,你别找我了。”这话让他从头凉到脚——后来才从其他亲戚那得知,表哥早就知道是骗局,帮着拉人能拿提成,光是小李这13万,他就抽了1万5。气得小李当场把表哥拉黑,两家几十年的交情,就这么断了。 这种“杀熟”骗局,比陌生人诈骗更狠。公安部的数据摆着呢,2022年境外电诈案件里,83.7%都是通过熟人关系实施的。骗子太懂人心了,知道亲戚朋友之间有天然的信任,不用花心思建立好感,直接打感情牌就行。要么像小李表哥那样装“成功人士”,要么就像江苏那个案子里的骗子,打着“投资保健品项目”的幌子,专在老城区菜市场拉熟人下水 。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他们还会用“小恩小惠”铺路。我前同事的妈妈,就是被几十年的闺蜜坑了30万。一开始投2万返了1000,闺蜜还天天上门送鸡蛋、陪聊天,哄得老人心花怒放,慢慢就把养老钱全投了进去。等发现APP登不上的时候,闺蜜早就把她拉黑,连家都搬了。老人气得血压飙到167,坐在地上半天动不了,至今都不敢跟人提这件事。 有人说“亲戚总不会害自己”,可恰恰是这份信任,成了骗子最锋利的刀。安徽有个叫李东的,冒用哥哥身份伪造养殖项目,就靠同村人的信任,两年骗了180万,最后23户家庭倾家荡产 。这些骗子很清楚,熟人之间碍于情面,很少会去核实项目资质,更不会撕破脸追问细节,只要把“稳赚不赔”的话说死,钱就容易到手。 更恶劣的是,这种骗局不仅骗钱,还毁关系。有对老夫妻,被亲侄女骗走50万养老钱,老人住院要花钱,侄女躲着不见,最后还是其他亲戚凑的医药费。亲戚群里再也没人说话,逢年过节碰面都绕着走。好好的一家人,就因为这档子事,彻底成了仇人。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明显的骗局,为什么还有人信?除了信任被滥用,更因为骗子抓准了大家的贪念。正规银行的理财年化收益撑死了4%,他们一张口就敢说18%、24%,还承诺“零风险” 。想想都知道不现实,可架不住有人觉得“熟人推荐的,说不定真有内部渠道”,抱着侥幸心理往里跳。 民警早就提醒过,但凡说“保本高息”的,基本都是骗局 。可总有人掉以轻心,觉得“亲戚不会骗我”。可事实是,骗子眼里只有钱,哪管什么亲情友情?他们连自己亲妈都能拿来当“托”,更何况是普通亲戚朋友。 这些骗局曝光后,很多人说“再也不敢信熟人推荐的项目了”。可问题的关键不是不信熟人,而是别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哪怕是亲兄妹推荐的投资,只要提到“高收益”“保本”,就得先去正规金融机构问一问,或者在政府网站上查一查资质。毕竟,真正的亲戚朋友,只会劝你谨慎,不会催你赶紧投钱。 为什么明明有这么多案例警示,还是有人掉进“熟人骗局”?是信任太廉价,还是贪念太容易被利用?我们该如何守住钱袋子,又不伤害真正的亲情友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38
洒脱风筝

洒脱风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