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家的烟囱被震倒,不小心砸塌了邻居家的房子。家人将消息告知给副司令,副司令特别重视,专门给家人打来电话。在电话中,副司令交代:“邻居家修缮房屋的钱,全部由咱家出。” 吴先恩1907年生在河南新县一个穷山沟里,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是地道的庄稼汉子,靠几亩薄田过日子。十来岁就干重活儿,扛麻袋、挖土方,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就为多挣俩铜板。 那个年代,穷人命苦,地主盘剥得狠,吴先恩心里憋着气,但更多时候是愁下一顿吃啥。 1926年,红军队伍路过村子,带队的是吴焕先,他们讲起翻身道理,吴先恩听着来劲儿,热血上头,就跟着干起来。先入农民协会,挨门串户发传单,帮着组织借粮分谷子的事儿。没两年,1929年他入了党,还参加了红军,从底层战士干起。 早年军旅生涯,吴先恩多在供给部门转悠,这活儿看着不起眼,实际顶顶重要。长征路上,他管粮秣调度,部队翻雪山过草地时,他带着人马在河边搭仓库,卸驮子上的口袋,一袋袋分到炊事班,确保没人饿肚子。 1934年西路军打仗,他当部长,带警卫排和医护队困在土堡里,子弹打光了,就抄家伙肉搏,三天三夜拼下来,好多战友没了,他胳膊上还留了疤。抗日时候,他调晋察冀军区后勤,百团大战那阵儿,组织车队夜里拉弹药,卸箱子送到前线阵地。 解放战争,他升供给部政委,管集宁、平绥那些战役的保障,卡车在泥巴路颠簸,他站在边上指挥分货。抗美援朝,又去志愿军后方当副司令,抢运物资,确保前线不断炊。 1955年授中将衔,进了北京军区管后勤,可家里还是那几样:豆腐青菜为主,肉少见,衣服破了缝缝补补。三年困难期,他管着大权,自家凭票吃粮,女儿营养跟不上,腿脚肿了,他也没动公家一分。平日里教育孩子,粮食来之不易,得珍惜。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7.8级大震,余波晃到北京,他家烟囱倒了,砸了邻居屋顶。家里人慌了神,报给他,他在外地出差,一接消息就重视起来,打电话明确:修缮钱全出自家,积蓄够用,不用纠结是震的还是砸的,反正烟囱在那儿摆着,得担责。 后来日子,吴先恩退居二线,八十年代多整理资料,到部队讲课,分享供给经验。 身体不行了,1987年11月1日病逝,享年八十岁。追悼会上,老战友们念他一生干净,邻居也来,提那修房旧账,眼里带敬。 他从放牛娃到中将,一路踩实泥巴路,供给工作虽幕后,却稳住了大局。 逝世后,骨灰安公墓,故事在军区传,激励年轻人干活儿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