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禁中国上空间站,能逼荷兰不卖光刻机,能禁伊朗石油流向中国,能拒中国电动车入

云海澄碧翠 2025-10-28 00:03:13

美国能禁中国上空间站,能逼荷兰不卖光刻机,能禁伊朗石油流向中国,能拒中国电动车入境,却唯独不敢让中国稀土断供! 美国的权力,说白了是一种“节点控制”,它很聪明,不去占有整个链条,而是牢牢掐住几个关键的“路口”。它自己不生产最顶尖的光刻机,但一声招呼,就能让荷兰的ASML公司在2019年开始收紧,到2023年彻底断供。 它也不是空间站的唯一运营者,可凭借2011年的一纸“沃尔夫法案”,就能在国际合作这个节点上,直接把中国踢出局。这种网络化的权力,影响面广,出招快,但它不是铁板一块。 中国的应对方式,就是“绕路”和“自己修路”。太空不让玩,那就自己建“天宫”,航天发射次数从2011年的19次一路狂飙到2024年的67次。芯片不给,华为海思就埋头搞研发,硬是在2024年拿出了7纳米的量产工艺。 而中国的稀土优势,是另一种逻辑,一种“根源控制”。它不是控制某个节点,而是从头到尾掌握了整个物理实体。这力量始于大地,中国开采着全球七成的稀土矿。 但真正的杀手锏,在于把矿石变成宝贝的冶炼分离环节。中国拿下了全球超九成的产能,而且是这个星球上唯一能稳定搞出99.9999%超高纯度稀土的国家。这形成了一个物理上的闭环,想绕都绕不开。 这两种权力的形成,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思路。美国追求的是资本效率,稀土这种又脏又累、回报周期又长的产业,华尔街自然看不上。再加上环保、成本问题,企业主动关停矿场,战略产业出现了致命的人才断层。 中国的“根源权力”,则是几十年战略耐心的回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布局,几代人的心血,才换来了徐光宪院士团队“串级萃取”这样的核心技术突破。 国家意志允许北方稀土这样的企业在利润暴跌95%的情况下继续生产,为的不是短期报表,而是长远的战略主导权。 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最后变成了别人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比如今年被纳入出口管制的17项核心技术,以及比美国低四成的磁材成本。 权力性质不同,用起来自然也不一样。美国搞的限制,更像“外科手术”,意在让你难受,拖慢你的脚步。对电动车加征100%关税,虽重创了对美出口,却逼着中国车企加速去墨西哥、泰国建厂。 但如果中国动用稀土武器,对美国而言,那就不是减速,而是“心脏停搏”。美军153种主战武器里,八成以上都离不开中国加工的稀土。 这种后果上的极端不对称,决定了双方的态度。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并没有粗暴地搞全面禁运,而是玩起了更精细的技术封锁和许可证管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威慑:我能随时让你停摆,但我选择不这么做。 说到底,大国博弈远比想象的复杂。美国靠着它建立的体系“节点”影响世界,而中国则靠着几十年的深耕,掌握了物理世界的“根源”。稀土这块小石头,恰恰照出了两种权力模式最真实的底色。

0 阅读:0
云海澄碧翠

云海澄碧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