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九寨沟成逃犯的克星,我是万万没想到,估计四川文旅也没有想到吧? “本想躲进人间仙境避避风头,没想到直接走进了‘法网打卡点’。” 最近的九寨沟,硬是把“童话世界”玩出了“天罗地网”的新感觉——一个月内接连有5名在逃人员落网,网友笑称:“现在去九寨沟,除了带相机,还得先查查自己有没有案底。” 这波“抓逃连续剧”,每一集都充满了“离谱又合理”的戏剧性。 10月1日,伪造证据的逃犯刚到沟口,身份证一刷直接“原地报到”;10月9日,涉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的嫌疑人还没看清五彩池,就被民警找上了门;更绝的是10月23日那名盗窃逃犯,抵达景区才3小时,行李还没放稳,就成了“今日份落网KPI”。最巧的是10月16日,两名诈骗逃犯结伴“亡命旅游”,结果双双被跨省协作的警方拿下,堪称“一起逃跑,一起坐牢”的现实版。 网友们的评论更是笑不活了:“四川文旅:本来想靠美景吸粉,没想到靠‘抓逃’出圈”“九寨沟:主业是风景,副业是‘收网’,顺带帮警方完成KPI”“逃犯们是不是以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结果九寨沟根本不吃这套”。甚至有人调侃:“建议给九寨沟景区颁个‘反诈抓逃先进单位’,这效率比专案组蹲点还高。” 但笑归笑,这背后可不是“运气好”,而是实打实的“科技+警务”硬核操作。 早在2017年,九寨沟就实行了实名制预订+身份证验票的全流程管理,不管是线上订票还是现场购票,身份证都是“通关必备”,一旦刷证,个人信息会实时与公安系统比对,相当于给景区装了“火眼金睛”。 再加上景区内密集的监控覆盖、民警常态化的巡逻摸排,以及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不管逃犯是从哪个省份跑来“躲清静”,只要踏入九寨沟,就等于走进了“无缝衔接”的法网。 四川文旅估计也没想到,自家的5A级景区,除了靠“水蓝、林绿、山青”圈粉,还能靠“抓逃高效”火上热搜。 有网友开玩笑说:“这下好了,九寨沟不仅是‘一生必去的旅行地’,还成了‘逃犯必被抓的终结地’,这波宣传比花钱打广告还管用。” 不过也得提醒一句:别说是九寨沟了,现在全国范围内,实名制、大数据监控早已织成严密的网络,妄图靠“旅游躲债”“跑路避罪”根本行不通。 毕竟,再美的风景,也容不下违法犯罪的阴影;再远的逃亡,也逃不过科技和法律的追踪。 下次要是有人问“九寨沟到底有多美?”,或许可以加一句:“美到让逃犯‘自投罗网’,也严到让违法者无处可藏。” 这波“风景与安全齐飞”的操作,属实给九寨沟的“神仙滤镜”又加了一层“正义buff”。 九寨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