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国这么好,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喜欢我们?很简单,因为我们太贪婪,一开始是想吃饱饭,吃饱以后又想着吃好、吃营养、吃健康。 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 “动了蛋糕” 的老戏码,只不过这次动蛋糕的是十几亿要过好日子的中国人,西方那些吃惯了独食的主儿自然坐不住。 几十年前中国刚解决温饱那阵,西方看我们的眼神确实带着点 “怜悯”,但这背后全是利益算计。 那会儿咱就是个老实干活的角色,出口的全是袜子、玩具、衬衫这类轻工业品,人家把原材料运过来,咱赚点加工费,一双袜子挣几分钱,一件衬衫赚块八毛,根本碰不到西方的核心利益。 他们那会儿巴不得咱一直干这个,毕竟有廉价劳动力帮他们降低成本,自己坐在产业链顶端赚大头,这种 “岁月静好” 自然不会招人嫌。 但中国人哪能一直只满足于吃饱饭。 随着日子慢慢好起来,恩格尔系数逐年往下掉,到 2022 年已经降到 30.5%,城镇居民更是低至 29.5%,这意味着大家手里的钱开始往 “吃好、吃营养、吃健康” 上挪,背后其实是整个国家产业能力的升级。 可这一升级,就戳到了西方的痛处。 以前咱不碰高端领域,他们能躺着赚垄断钱,现在咱不仅要碰,还碰得挺好,这便宜哪能让你随便占。 最典型的就是 5G 领域的华为。 这企业硬生生从跟着跑变成领着跑,全球近 30% 的 5G 标准必要专利握在手里,直接威胁到了西方通信巨头的地位。 美国急了,2019 年就用所谓 “国家安全” 的幌子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逼着盟友一起封杀。 英国前商务大臣后来都说实话了,禁华为跟安全没关系,纯粹是迫于美国压力,他们自己的情报部门查了半天,也没发现华为设备有啥 “后门”,反倒是美国思科的设备经常查出漏洞。 可就算如此,英国还是咬着牙禁了,结果呢?牛津经济研究院算过账,这一下让英国未来 10 年的 5G 部署成本提高了 9% 到 29%,建设进度直接推迟 2 到 3 年,电信公司损失高达 20 亿英镑。 这哪是维护安全,分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技术垄断,宁愿自损八百。 光伏产业的遭遇更能说明问题。 中国光伏企业从无到有,硬是做到了全球霸主地位,全球 70% 以上的组件产能都在咱这儿。 一开始西方还能接受,毕竟光伏也算新兴产业,可等咱把成本压下来,占领全球市场时,他们就坐不住了。 美国 2011 年就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搞双反,逼着中国企业把产能转移到东南亚。 可就算这样,2023 年美国从东南亚进口的光伏组件里,八成以上还是中国企业生产的,美国国内四分之三的光伏组件都靠这些 “曲线出口” 的产品。 眼看堵不住,美国 2025 年干脆对东南亚四国下了狠手,双反税率最高飙到 3403.96%,柬埔寨有家企业不配合调查,直接被征了超过 3500% 的税。 这哪是正常贸易制裁,简直是明抢。 可他们自己也尴尬,美国本土光伏产能跟不上,硅片、电池这些核心环节几乎是空白,中信证券都说了,就算搞制裁,美国还是得依赖进口,无非是从组件依赖变成了上游材料依赖,纯粹是折腾自己。 再看新能源汽车,这几年中国车企的发展速度简直肉眼可见,2023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里中国占了六个,比亚迪一年就卖了 300 多万辆,超过特斯拉成了全球第一。 以前西方车企靠着燃油车技术垄断,一辆车能赚好几倍的利润,现在中国车企带着高性价比的电动车冲进来,欧洲市场的份额蹭蹭涨,他们能不急吗?德国大众的 CEO 都公开说,中国电动车的竞争 “比预想的更激烈”。 于是各种限制又来了,欧洲搞所谓的 “反补贴调查”,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逼着车企本土化生产,本质上都是怕中国车企抢了他们的饭碗。 其实西方的逻辑很简单,他们习惯了 “自己吃肉,别人喝汤” 的格局。 当年中国只做代工,喝汤都得看他们脸色,自然能得到 “怜悯”;现在中国要上桌吃肉,还要吃好肉,碰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哪能乐意。 从华为到光伏,再到新能源汽车,每一个领域的冲突本质都是如此。 他们嘴上喊着 “公平竞争”,可真当有人能跟他们平起平坐甚至超过他们时,就立马撕下伪装,用贸易壁垒、技术封锁这些手段耍无赖。 说到底,不是中国 “贪婪”,而是西方放不下垄断的架子,容不得别人过上好日子。 就像以前村里的地主,看长工喝粥的时候挺和善,等长工想自己种粮了,立马就急眼了,道理一模一样。

老王
因为我们现在偷了美国几十年后才研发出来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