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于和伟说:“我上大一的时候,有天家里来电话,说我大姐去世了,肺癌,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愣坐着,没有眼泪,按理说那么亲的姐姐,去世了应该去哭,应该很难过,那我怎么就没有眼泪呢?” 演员于和伟心里头,一直有个疙瘩解不开,他总问自己:“那么亲的姐姐,去世了我怎么就没有眼泪呢?”这问题,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好多年。 这根本不是冷漠,恰恰是爱得太深,深到情绪系统都当场“死机”了,要理解这份无声的悲恸,得先看看他那有点特殊的人生开篇。 他三岁那年,父亲就走了,对于“爸爸”,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就是一个没任何具体形象的词儿。上学开家长会,他能特坦然地跟老师说“我没爸”,心里不起一丝波澜。 直到初三补习,老师关心他家境时,那种被温柔触碰到伤口的感觉,才让他第一次为了这个素未谋面的父亲,哭了出来。 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生命里,原来缺了这么大一块。 这份父爱的真空,很快就被一个人严严实实地填满了——他的大姐。他出生时,母亲已经45岁,身体虚弱,根本没有母乳,家里穷,更是买不起什么营养品。 是当时刚生完孩子的大姐,二话不说,用自己的乳汁,一口一口地把他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喂养长大。 等于说,大姐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后来他病危,还是大姐四处借钱,熬着通宵守着他,硬是从死神手里把他抢了回来。 他想走演艺这条路,家里没钱,大姐把自己最心爱、也是外甥女在用的钢琴卖了,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只管去追梦,家里有我。 为了不耽误他学习,大姐查出肺癌,还在电话里骗他说只是小毛病,甚至为了省钱,拒绝了昂贵的治疗。 所以,当这位堪称他生命基石的人突然倒下,那种冲击力是毁灭性的,葬礼上,他整个人都是木的,就那么安静地站在角落,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 背后不是没人戳脊梁骨,说这小子真是个“冷血动物”,大姐白疼他了,也有人心疼他,但就是搞不懂他咋回事。大家猜,他可能是在硬撑,也可能是痛苦到麻木了。 其实,心理学上讲,极度的悲伤有时会直接压垮人的情绪阀门,眼泪,暂时流不出来了,但这股被压抑的洪流,不是消失了,而是在等一个决堤的瞬间。 这个瞬间,多年后才来。一次拍哭戏,戏里情节一触发,他瞬间想到了大姐,整个人情绪失控,在片场嚎啕大哭,把积压了那么多年的悲伤,一次性全喷了出来。 还有一次,他收工回家,看到餐桌上用一个碗倒扣着给他保温的饭菜。这个场景,太熟悉了,那是姐姐在世时最常为他做的事,就这么一个细节,让他当场泪崩。 那一刻,他才明白,悲伤从未走远。对大姐那份无以为报的愧疚和思念,成了他玩命往前的燃料,他把这份厚重的情感,揉碎了,全都放进了自己的角色里。 所以我们看他的表演,总有股子沉稳坚韧的劲儿,那是真实的人生底色。 从一个个小配角,到今天大家熟知的实力派演员,他把事业上的每一点成就,都当成是献给天堂大姐的一场“大戏”。 成名后,他给在世的哥哥姐姐们买房买车,把那份没来得及给大姐的,加倍还给了家人。 如今,五十多岁的于和伟,夜深人静时,会同时思念那个从未谋面的父亲,和那位用乳汁喂养他长大的姐姐,一个给了他血脉,一个给了他生命。 他当年没有流下的眼泪,其实一滴都没有浪费,它们全都渗进了他的骨头里,变成了他性格里的担当,表演里的力量,和对这个世界温柔的责任感。有时候,最深的情,就是这样,沉默无声。 主要信源:(新浪看点——3岁丧父,被姐姐喂大,演了20年配角,50岁的他,终于红了!)
